引言 刑事拘留!离职员工恶意报复,致亚马逊卖家损失600多万
离职员工报复前东家,最终伤人800自损1000……
近两年,正处于造富风口之下的跨境电商屡屡火出圈,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最近两天时间,发生在跨境圈的一件事情再被热议,甚至讨论度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前20,但这次的热议话题并不是美好吸金故事,而是员工与老板之间的“爱恨情仇”!
据报道,2名员工从某跨境电商公司离职后,擅自将前公司在售的部分产品价格改为一折,99美元产品变成了9.9美元,还把公司的收款账户给改了,最终致使公司损失了600多万。
这2名员工的所作所为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个著名词语——“跑路删库”,现实生活中,虽说员工与公司之间的纠纷非常普遍,但员工以这种方式故意造成企业重大损失的案例却可以说是并不常见,等待他们的,必然也不会是好的结果。
现在这2名员工已经被警方刑事拘留,律师表示,不出意外,这2名员工不光会被判刑,还得赔偿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
可以肯定的是,这起事件不是跨境圈发生的第一例事件,更不会是最后一例,类似事件频发引发一连串思考:公司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员工与老板之间如何才能友好相处?……这些都是值得所有人深思的问题!
2名离职员工报复前公司,将部分产品价格改成一折!
“我发现我的产品全部都被下架了,这对我的损失是巨大的,而且我店铺里面的产品被陆陆续续地以低价销售出去,也就是我原价90美金的产品,现在变成了9.9美金进行销售。”近日,在陕西西安,某家在亚马逊平台卖货的跨境电商公司负责人吴女士表示,他们在亚马逊美国站开通了店铺,从今年1月份起,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接连遭遇“飞来横祸”,比如品牌篡改、清除产品描述、恶意安全性投诉、恶意侵权投诉等等。
“这导致店铺很多产品链接被亚马逊下架,同时,放在亚马逊FBA仓库的数百万库存也成了“烫手山芋”,暂时无法继续销售。”吴女士表示,刚开始,她以为是竞争对手在进行恶搞,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
从今年3月份开始,对方开始变本加厉,居然把公司在售的部分产品价格改为一折出售,还把公司店铺的银行卡修改了,“这次因为公司的产品链接被篡改,产品下架,包含账号被盗,整体损失了600余万元。”吴女士表示。
于是吴女士选择报警。
民警经调查得知,2名嫌疑人此前为吴女士公司的运营主管,因为违规操作被开除,怀恨在心,出于一种报复的心理,他们在离职以后,因为手上掌握着原始数据,就是想通过这种监守自盗的形式,多获得一些利益,把公司店铺相关的数据修改了,修改了公司店铺的密码包括收取货款的银行卡,达到自己非法获利的目的,目前2名犯罪嫌疑人,因为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被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律师解读:员工要被判几年?需要赔偿公司多少经济损失?
此事曝光后,广大吃瓜群众纷纷关心起了这2位员工的命运:他们会坐牢吗?会被判几年?需要全部赔偿给跨境电商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吗?
带着这些问题,小编咨询了2位律师,李律师表示,正常来说,这2位员工应该会被判刑,同时也要赔偿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但是具体需要赔偿多少,还需要受害公司提供具体的损失依据。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黄加玉律师告诉小编,这2名员工涉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对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前款规定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或者对该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所以,如果这2位员工真的给公司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员工还需要对此进行赔偿,公司可以就此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然,员工也可以和公司就赔偿金额进行协商处理。
近年来类似纠纷案件发生比例逐年上升,这给广大跨境电商企业以警醒,一定要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做好权限的划分,老板的权限和员工的权限要有绝对的边界;同时保留相应的日志,以方便发生问题后警方做还原调查工作;还要对离职员工要做好权限收回,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
黄加玉律师详细表示,电商企业应严格把握权限分工,对部分取得账号操作权限的员工,要与其签订书面的协议,协议中告知权限范围和义务,特别提醒员工账号和密码保密义务,离职后不得利用任职期间取得的公司信息进行实施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同时提醒若实施这类行为的严重法律后果。且在相关员工办理离职时,要记得取回账号和密码,最好进一步修改账号密码。
此外平时保留好相应的记录和材料,以方便为事后追究责任提供证据,也方便公检法机关尽快核查案件事实。
事件引发微博热议,网友:伤人800自损1000……
这起事件曝光后,迅速引发舆论热议,并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前20,截至发稿,该话题在微博的阅读次数突破9935万,讨论次数过千,小编总结发现,网友们虽然说法各异,但基本上离不开这3个观点:
1、员工法律意识薄弱,伤人800自损1000。
A:这是典型的“为别人谋取福利,给自己引来牢狱之灾”行为,一时气愤报复,却毁了自己。
B:互联网时代,凡事皆有痕迹,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离职,都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这是对自己最大的报复。
C:有诉求可以走正常途径,支持企业主通过法律向这两人以及他们的家庭索赔。
多位网友认为,员工以为自己把公司给坑了,其实是把自己给坑了,现在暂时不清楚员工因为什么违规操作被公司开除了,如果员工认为自己在职期间遭遇了不公,不信服公司的处罚,可以寻求劳动仲裁帮助,而不是做出违法的行为恶意报复公司,篡改企业正常经营数据资料致使企业承受巨大的损失,这种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了,为了争一口气,把自己大好前程毁了,是真的不值当。
2、公司管理不当,员工离职后应尽早收回系统权限。
D:公司老板也有责任,太大意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员工离职,应该第一时间修改所有相关密码等信息,尤其还是在员工带着不满离职的前提下!
E:从风险防范的角度看,离职时交接工作没做好,我都怀疑这家企业没有相关的制度规定。
F:老板识人不明,用人不当,损失的这些钱也只能算是花钱买教训了。
微博法律博主“虾仁芝麻卷”表示,离职员工篡改商品定价泄私愤早已不是新的新闻了,尤其是本案中这类跨境电商为主业的公司,不注重数据安全管理,被钻空子、损失惨重是早晚的事情。
离职员工篡改的是公司网店的密码以及收取货款的银行卡,都是网店经营的核心数据。无论是这两名离职员工的职位较高,还是公司内部对于权限没有做分级管理,赋予权限超出应有的范围,掌握公司核心机密的员工离职时没有及时收回数据权限,修改相应账号密码防止被登录,都暴露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漏洞。
3、也有一些网友把话题上升为老生常谈的问题之——老板与员工之间不得不说的“爱恨情仇”。
G:万事皆有因果,作为用人单位,也应该深刻反思,何种怨恨才会导致如此结果,不可不察,以示警醒。
H:说明这公司平时没有少坑员工!
I:员工可能是个小人物,但是如果公司平时不好生对待,他们心生怨气,分分钟就能毁了账号!
J:不知全貌,不予置评,这世界上除了存在某些“黑心”老板,还存在很多不懂情理、因小失大、自以为是、鼠目寸光的打工人!
多位网友猜测称,2名员工之所以会有这种“愚蠢”的行为,是因为在职期间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虽然所作所为不值得同情,但是却足以让企业反思,自己平时是否对员工太过苛刻了?或者处理问题是否能让员工信服?
当然,也有很多网友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正常情况下谁都想好聚好散,员工和企业对立存在背后,很多时候员工才是矛盾的主因,即使老板善待员工也不能阻止矛盾发生,在众多打工者中,其中不乏一些人没有提供合格的劳动服务,却希望公司能够提供超额的资金回报,并不断挑战公司的底线,总结来看,无论是老板群体还是打工群体,都有心术不正者。
为泄私愤,员工恶意报复公司事情屡屡发生
不管事情真相如何,此事能引发网络热议,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目前“老板与员工之间如何保持良好相处”问题亟待解决。以往谈起劳务关系,员工往往被当做弱势群体,但是近年来,老板“叫苦不迭”的事例也在逐年上升,除了上述这起“离职员工把老东家产品价格改为一折出售”事件,小编发现,近年来在跨境圈已经发生多起类似纠纷。
有员工因私人原因,与同事产生矛盾被辞退后恶搞公司。2021年亿恩网就报道过一篇文章《刑事拘留!深圳前员工删除公司商品致损失200万》。据悉,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在国外网站售卖头戴式耳机等电子产品,2021年1月份,负责运营店铺的工作人员李先生发现,国外网被人恶意删除商品、篡改价格,收款账户、店铺密码等信息也都被人更改,这致使公司损失预计超200万人民币。
经民警调查发现,嫌疑人是曾在该公司工作的员工谭某。谭某于2017年3月入职该科技有限公司,原本干得好好的,后因私人原因,与同事产生矛盾,公司为平息纷扰,只好将她辞退。2018年3月,从该公司离职后,谭某未找到理想工作,决定自己运营网店谋生,却惨遭亏损。
多重打击下,谭某情绪低落,虽然已经从前公司离职几年了,但还是对老东家心生怨恨。谭某未离职时,为方便工作,公司给了谭某内部邮箱账号及密码。离职后,谭某在家中尝试登录邮箱,发现邮箱账户及密码并未修改,便一直保持登录状态。从邮件中,谭某发现了登录公司国外网店的 IP地址。
因该公司在维护网店系统这一方面有些许漏洞,IP地址等信息迟迟未进行修改。于是,2021年1月24日,谭某在家中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登录IP地址后直接进入了公司运营的国外网店,开始修改网店内的商品价格,删除部分商品,并修改了店铺后台登录密码,将公司收款账户更改为另一办公账户……
事发后,谭某被刑事拘留。
还有员工由于薪资分配问题与公司产生纠纷,带着不满离开后同样走上了“恶意报复老东家”之路。
2020年,王某在公司离职后,由于薪资分配问题与公司产生纠纷。而该公司在其离职后并没有及时收回其对店铺账号的管辖权限,这就给了王某泄恨报复的机会。据悉,王某不光把公司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经营的四家店铺恶意篡改了商品价格,也就是在售产品价格调低成了4元和2元,同时还把库存给调多了,此举让前公司的网店订单激增,也把前公司推向两难的境地。
前公司老板表示,由于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库存去发货,若是将现有库存全部按照4元和2元的价格发出,将造成经济损失约7000元;但若不发货,店铺的信誉便会一落千丈。
这位员工为了泄愤篡改原公司网店商品价格,致使公司利益受损,而自己,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除了上述事例,现实生活中还有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一些打工人单单是因为没钱了,就起了“用测评单敲诈的方式勒索公司”的心思。
2021年,某跨境电商公司的一位员工离职后,由于资金紧张等问题,便想了一个馊主意,意图让前公司“白白送钱”。据悉,他在职期间,知道公司做了很多测评单,于是向公司的亚马逊账号发送勒索消息,称知道公司哪些订单是做的测评单,要求汇款一万多元,不然就向平台举报。对此,该公司的运营觉得非常好奇,因为这些测评单可以算得上是公司机密,除了相关运营人员,没有其他人知道,也不存在泄露信息的可能,意识到不对劲后,该公司第一时间选择了报警。
经民警调查发现,向该公司索要金钱的正是此前离职的员工,他因为资金问题“心生歹念”,知情人士称事情败露后他当场向老板娘下跪,乞求原谅……
跨境求职人员黑名单曾疯传
类似的事例数不胜数,“曾有员工离职的时候,把热卖链接删掉了”、“我还碰到要离职的员工,让人把之前的免评,变差评的”、“前同事在离职的时候把公司链接删掉又重新上了上去,我当时都吓到了……”
员工恶意报复公司只是劳务关系乱象的冰山一角,去年,一份名为“跨境求职人员黑名单”的文档被卖家在论坛曝出,小编发现,这份黑名单里面记录着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岗位的跨境员工达268人,并罗列了这些人的姓名、省份、职位、拉入黑名单的时间、主要原因以及相关的备注截图。
根据黑名单中的数据,这些人进入黑名单的原因除了有“离职后恶意报复公司”这一项,还有以下因素:
1、简历造假(占比超25%);
2、诚信差到极致,偷取公司数据,还自己开店跟卖公司店铺产品;
3、恶意挖角;
4、工作能力差,人品差。
这份“跨境求职人员黑名单”,信息的主要来源为过往同事及其领导的评价、入职前公司的背景调查、员工的信用评价这三大方面。由于是站在公司的角度,真实性有待考察,但一经流出便引发热议,也从侧面反映了在劳务关系中,公司和员工如何和平友好相处,还需大家共同探讨和努力!
扫码关注二维码
2024-11-18 13:39
2024-11-18 21:07
2024-11-18 10:27
2024-11-15 19:16
2024-11-17 11:47
2024-11-18 08:46
扫码加入社群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