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对于跨境卖家而言,要想在海外市场顺利发展,知识产权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关键。
对于跨境卖家而言,要想在海外市场顺利发展,知识产权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关键。
最近,备受关注的深圳大卖TP-Link在美国的侵权案件终于有了结果。
一、深圳大卖TP-LINK支付9.8亿和解金
这场耗时1年多的侵权案件最终结局是,TP-Link与美国网络设备供应商Netgear达成和解。
作为和解协议的一部分,TP-Link同意向Netgear支付1.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8亿元),以结束双方的所有法律争议,并撤回所有的未决诉讼。
Netgear和TP-Link的产品线非常相似,可谓是直接的竞争对手。
据了解,Netgear成立于1996年1月,由创始人Patrick lo,联合创始人Mark Merill在美国加州硅谷创立。主营业务是为全球商用企业用户和家庭个人用户提供创新的产品、优质的智能家庭无线解决方案。旗下产品有整屋Mesh WiFi、WiFi路由器、USB WiFi适配器等。目前,Netgear已经在全球34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产品通过59,000家经销商在全球31,000个零售终端进行销售。
TP-Link是深圳普联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成立于1996年,是专门从事网络与通信终端设备研发、制造和行销的业内主流厂商,是全球领先的网络通讯设备供应商。
TP-Link产品涵盖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宽带接入、电力线通信,在既有的传输、交换、路由等主要核心领域外,正大力扩展移动互联网终端、智能家居、网络安全等领域。
TP-Link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同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21个中国中心城市设有销售和服务中心,并在39个国家和地区分别设立了海外直属子公司或代表处,产品已应用于全球128个国家。
在亚马逊和沃尔玛等电商平台,TP-Link有多个爆款产品热卖,部分单品每月的销量达到上万件。
回顾TP-Link与Netgear之间的纠纷,要从2022年说起。
这一年,Netgear公司对TP-Link发起了337调查,指控TP-Link侵犯了六项美国专利。
在2023年4月,Netgear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交投诉,指控TP-Link的产品侵犯了Netgear的某些专利。
ITC针对Netgear的指控进行了调查,在2023年5月8日,将调查分配给法官Doris Johnson Hines。Doris初步裁定TP-Link违反了美国《关税法》第337条,确定TP-Link的产品侵犯了Netgear的权利。
为了反击Netgear的指控,TP-Link于2023年9月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专利无效宣告请求,要求审查并取消两项Netgear公司与WiFi技术相关的专利。
在请愿书中,TP-Link提到,美国第7,936,714号专利和第10,327,242号专利所涵盖的发明不可授予专利,早已广泛存在于公共领域,不应被视为独占专利。
但是TP-Link的反击没能成功。
2024 年 5 月 30 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行政法法官Doris Johnson Hines发布了一项初步裁定,裁定TP-Link在美国进口和销售的多频段Wi-Fi设备、路由器和Mesh网络设备侵犯了美国公司Netgear的专利权。
对此,Doris建议ITC向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发出有限排除令,以防止进一步进口TP-Link的侵权产品,以及向TP-Link发出停止令,禁止进一步进口、销售和营销TP-Link的侵权产品。
据悉,ITC的初步裁决须接受整个委员会的审查,委员会计划在2024年10月3日之前发布最终裁决。
但是,TP-Link与Netgear之间的专利纠纷最终以TP-Link支付巨额和解金收场。
这次的侵权案件不仅让TP-Link付出了巨额的赔偿金,对公司的品牌形象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TP-Link的专利纠纷案件也给了广大跨境企业警醒,在进入海外市场时,必须充分了解当地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避免陷入侵权纠纷。
二、深圳大卖被全球3D打印巨头起诉专利侵权
前段时间,深圳大卖Bambu Lab拓竹科技被全球3D打印巨头Stratasys起诉专利侵权的事件也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Stratasys在美国东区地方法院对6家中国3D打印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被告包括:深圳拓竹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三家子公司(拓竹旗下的香港公司Bambulab Limited、拓竹旗下的香港公司Tuozhu Technology Limited、上海轮廓科技有限公司),还有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殷华激光快速成形与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Stratasys在诉状中提到,这些公司未经授权使用了自己的多项专利技术,严重侵犯了Stratasys的知识产权。
其中针对拓竹Bambu Lab的起诉,主要涉嫌侵权五项专利,分别是:美国专利号9421713、9592660、7555357、9168698、10556381,涉及到使用清洗塔的三维增材打印技术、高温热塑性材料进行增材制造的方法中的构建基座、基于挤出的层堆积系统生成三维物体的构建路径的方法、检测挤出机或其他工具头与三维打印机中的独立结构之间的接触力的方法和挤出机或其他工具头的三维打印机。
需要注意的是,Stratasys起诉拓竹Bambu Lab涉嫌侵权的专利范围非常宽泛,几乎已经涵盖了市面上比较主流的3D打印技术,这就意味着,许多使用这些技术的企业有可能会成为Stratasys潜在的起诉对象。
而且Stratasys不仅指控拓竹Bambu Lab侵犯了自己的专利,而且还指控拓竹Bambu Lab的服务器在中国,并且存在安全漏洞。
根据诉讼文件,Stratasys请求法院作出如下裁决:要求被告赔偿公司因专利侵权所造成的损失并且根据法规要求加倍赔偿。与此同时,原告还请求法院对被告以及其各自公司的高管、代理人、员工等发布永久禁令,禁止其侵犯这些专利,禁止诱导他人或者第三方侵犯这些专利。除此之外,原告还要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原告的律师费用等其他适当的费用和补偿。
起诉拓竹Bambu Lab的Stratasys到底什么来头?
Stratasys可以说是实力雄厚的老牌3D打印头部企业了,从1988年起,Stratasys就入局了3D打印行业,主要为航空航天、汽车、消费品和医疗保健等行业提供创新型3D打印解决方案,在3D打印行业的所有企业中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早在1994年10月,Stratasys就成功在纳斯达克IPO。
目前,Stratasys拥有约2600项全球专利。
从2011年开始,Stratasys就开始凭借着前期积累的资本完成了多项收购以扩张业务。
起初,Stratasys的收购主要集中在聚合物领域。在2021年,Stratasys正式收购了Xaar 3D、Origin和RPS,收购之后增加了三项聚合物技术。
在2022年,Stratasys又收购了Covestro的AM业务部门,扩大了聚合物材料组合。
除此之外,Stratasys 还通过收购加速布局消费市场。此前曾经收购MakerBot,在2023年5月又将MakerBot与Ultimaker合并。
尽管如此,Stratasys依然面临市场挑战,从2020年开始,公司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23年,Stratasys营收6.26亿美元,净亏损达到1.23亿美元。2024年一季度,Stratasys亏损2000多万美元。资本预算的限制,持续影响着客户购买新系统的行为。
在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的Stratasys开始将矛头转向其它同行。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3年,Stratasys就曾经对中国公司发起过专利起诉,当时起诉的太尔时代,疑似亦是本次的被告之一。
而BambuLab拓竹科技作为3D打印机行业的新锐企业,近几年的发展势头相当猛。
BambuLab拓竹科技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致力于用前沿的机器人技术彻底革新桌面级3D打印产业。公司在深圳和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并在美国奥斯汀设立办公室。Bambu Lab拓竹科技仅用了3年时间就做到了类目的头部。
根据国内媒体发布的2023年《3D打印机品牌影响力报告》数据显示,跨境电商3D打印机品牌影响力榜top5中,光是中国品牌就占据了4个席位,其中Bambu Lab排名第三。
有业界人士称,目前拓竹科技每月的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根据EqualOcean的数据显示,2023年,Bambu Lab的收入预计已经达到15亿元人民币。
Bambu Lab业务的快速扩张也让Stratasys感受到了市场威胁。
目前,该案件的最新进展是,Stratasys已经撤回了对北京殷华激光快速成形与模具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的指控。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公司代表的是同一实体,是太尔时代。
目前,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地方法院马歇尔分院已经接受了这一驳回决定,Stratasys要求的所有索赔均已经被撤销,但是这并不影响Stratasys的后续诉求。这就意味着,在未来Stratasys还有可能会起诉这两家公司。
但是备受关注的Stratasys对Bambu Lab的诉讼仍然还在进行中,Stratasys正在请求陪审团审判来处理其对拓竹科技提起的两起诉讼,希望判决拓竹科技侵犯其专利,索赔相关损失和律师费,并请求禁止拓竹科技未来销售相关产品的禁令。
Bambu Lab一旦败诉,后续影响是非常大的。Stratasys可能会继续对其他使用类似技术的公司提起诉讼,会直接影响这些公司产品在北美地区的销售。
三、扫地机器人两大巨头发起专利交锋
从以上诉讼案例也可以看出,随着同行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企业因侵权招致诉讼的事件时常发生。
今年,同属扫地机器人赛道头部企业的石头科技和追觅科技之间的侵权诉讼迎来了判决结果。
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Suzhou)Co,Ltd,以下简称“追觅科技”)起诉了石头科技位于德国的子公司(Roborock Germany GmbH,以下简称“石头科技”),称石头科技旗下的两款扫地机器人侵犯了追觅产品在“清洁装置及清洁设备”方面的专利。
最终,德国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裁定石头科技败诉。
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做出裁决,要求石头科技:
1. 停止涉案相关专利产品在德国的销售、使用及进口等。若违反,单次或处以最高25万欧元的行政罚款;多次违反(两年内),其法人或每次最高6个月的行政拘留。
2. 提供从2024年4月18日起,在德国销售的相关产品供应商及客户的信息,还有销售量、价格等信息。
3. 提供从2024年4月18日起,在德国销售的相关产品的生产信息、供应商及客户的相关凭证,如发票等,商业宣传投放的情况,成本利润等。
4. 将涉案产品库存交由法警销毁,相关费用自行承担。
5. 召回已售出产品,并承担相关的包装、运输费用。
6. 赔偿追觅自4月18日以来,已遭受和将遭受的所有损失。
由于败诉,石头科技还需承担此次诉讼的相关费用,另外此诉讼争议金额为25万欧元。
可以预见,这一判决必然会对石头科技的德国市场产生影响。
从2023年以来,追觅科技与石头科技之间的专利纠纷就一直在发酵。
在2023年5月,追觅科技率先推出了配备仿生机械臂的X20系列扫地机器人。
在同年的8月份,石头科技推出了P10 Pro扫地机器人,这款产品同样主打“机械臂”技术。
新品雷同的技术也让双方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在2023年10月份,追觅科技中国区副总经理郭人杰通过社交媒体公开指责行业内某竞争对手未经公司许可使用了追觅自己研发的仿生机械臂技术,并发布了专利侵权警告函。
虽然没有直接点名石头科技,但是市场普遍猜测追觅科技提到的竞争对手就是石头科技,因为在当时只有追觅和石头这两家公司推出了搭载机械臂功能的扫地机器人,产品非常类似。
到了2024年,追觅科技积极维权。
除了在海外的诉讼纠纷以外,追觅科技还在国内起诉了石头科技专利侵权。
在2024年2月,追觅科技正式向南京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石头科技,指控其产品实施的技术方案落入涉案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侵犯了其专利权。
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为了及时阻止产品侵权行为扩大,追觅科技于2024年6月3日向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诉前行为保全,要求石头科技立即停止制造、销售和许诺销售涉嫌侵权的P10 Pro和P10 S Pro两款扫地机器人。
2024年6月5日,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支持追觅科技的诉求。
行为保全的成功实施导致石头科技的两款产品在电商平台上被暂时下架。
石头科技不服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裁定,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但是其请求在7月3日被驳回。
石头科技的两款相关产品虽然最终恢复了销售,但是由于该禁令是在“618大促”前夕生效的,此次禁令导致石头科技预计销量损失了2万多台。
四、跨境卖家如何应对侵权禁令?
对于跨境卖家而言,日常店铺运营面临诸多挑战,其中非常常见的就是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以及其伴随的临时禁令(TRO)和初步禁令(PIO)。
TRO(Temporary Restraining Order)是美国的临时限制令,通常是品牌的所有者或知识产权的持有者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申请,要求暂时限制涉嫌侵权卖家的销售权限。
TRO的有效期一般为14天,从权利人起诉到下发TRO,法院不会通知商家任何信息。
一般情况下,卖家在收到TRO时,其店铺往往已经被冻结了。
大约90%的案件会申请延长TRO的时效,初次延长通常是7-20天不等,少数情况下可能延长多次,最终申请PIO(初步禁令)。
初步禁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 Order,简称PIO)是一种法院命令,又被称为永久禁令,是对侵权行为更长期限的禁止。它不仅是永久性地禁止销售相关的侵权产品,还可能包括账户资金划拨给原告、账户永久冻结等严厉处罚。
PIO的申请通常是在TRO到期前的5-10天内提交,在没有被告反对的情况下,法院会在5个工作日内签署PIO动议并生效。
据了解,PIO的有效期可以持续到诉讼终结,是必须通知被告的。
卖家应该注意的是,一旦收到相关的禁令,应该根据TRO邮件及平台冻结邮件自查涉嫌侵权的ASIN,然后判断是商标侵权,还是专利侵权或者版权侵权。
根据侵权类型的不同,应对方式也不同。
1.一旦产品确认侵权的话,卖家应该立即停止店铺所有链接的销售,因为在后期的和解谈判中,赔偿的金额往往是根据冻结期间店铺的销售额确定的,及时停售店铺的产品可以有效地降低赔偿的风险。
对于侵权诉讼,卖家可以选择和解或者应诉。因为产品确实存在侵权情况,所以应诉的主要目的不是打赢官司,而是压低赔偿金。如果店铺冻结的金额较小并且店铺的价值不高,卖家可以考虑放弃店铺。
2.如果卖家的产品不存在侵权,是误伤或者竞争对手的恶意起诉,卖家应积极应诉,并且在反诉成功之后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总的来说,跨境企业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务必要重视知识产权的问题,做好市场调查和风险防范,对商标、专利等都做好预警调研,杜绝侵权隐患。如果发现有可能侵犯美国公司专利权的情况,应及时对产品进行修改,以免侵犯知识产权。
扫码关注二维码
2025-01-15 13:39
2025-01-12 12:07
2025-01-14 19:04
2025-01-16 09:16
2025-01-16 09:27
2025-01-10 17:30
扫码加入社群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