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闻投稿:jingjing@enec.net

商务合作:coco@enec.net

搜索
下载亿恩app

扎堆创业!头部大卖高管集体出走

本文来自:亿恩网原创

作者:路雪苹

2025-01-15 10:41

引言 大厂前高管创业的风吹到了跨境电商。

大厂前高管创业的风吹到了跨境电商。

 

经济形势面临挑战的当下,大公司踩下时代的刹车键,高管也纷纷跳出原有的舒适区,创业潮由之更为昌盛。越来越多的科技高管选择离职创业,将跨境电商作为职业生涯的下一站,其创业项目遍及机器人、人工智能以及硬件科技等领域。

  

不可忽视的一点,大厂高管们创业的优势更为明显。背靠头部资源的他们,拥有大厂经历,更甚者自带“天才”标签,也使得许多企业往往刚成立不久,就能拿到第一笔融资。

 

而跨境电商,自然也成了新的造富场。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包括追觅、大疆、字节、阿里、小米等在内,其前高管创业的案例比比皆是,且不少小有成就。在竞争激烈的品类里找到更细分的品类,他们依托于自身优势,建立其自己的品牌壁垒,从而迅速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

 

机器人的“黄埔军校”?追觅多位前高管创业

 

有着扫地机器人“四小龙”之一称号的追觅,近些年的增长令人侧目。此前其中国区执行总裁郭人杰透露,追觅科技扫地机器人2023年全球销量240万台,同比增长300%。而在德国、意大利等海外市场,追觅2024年第一季度的市场占有率均是第一。

 

不仅在国外大步向前,追觅在国内的发展也十分蓬勃。2024年上半年,追觅国内清洁电器线上市场份额为18%,位居行业第一。同时,其零售增幅远超行业老大科沃斯。

 

深挖之下不难发现,追觅近几年的持续增长与其重视技术、舍得花钱砸研发大有干系。

 

数据显示,追觅研发人员占比超7成并且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长期维持在10%。追溯2022年的数据可以发现,无论是石头科技的7.37%,还是科沃斯的4.85%,其研发投入都远低于2017年成立的追觅。

 

很显然,作为类目后辈的追觅想跟前辈有所较量,只能拼技术。不过,追觅并没有在清洁电器类目死守,而是在其创始人俞浩的领导下,开始拓展公司项目,加强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并于2022年成立人形机器人项目。

 

但事实却给了追觅一击。时间来到2024年,同行打造的机器人已经可以花式跳舞、玩越野,甚至个别实现量产,而追觅的机器人技术却并没有进一步的消息,反而开始由自研转向投资。2024年,追觅投资了人形机器人研发公司魔法原子。

 

而这或与其高管离职大有干系。只因从追觅离职的多位高管都冲向了机器人行业创业,追觅亦是因此被业内人士戏称为机器人的“黄埔军校”。

 

2024年11月份,追觅中国区执行总裁郭人杰一则“告别追觅”的朋友圈成功做实其离职的消息。而他将投身的也是追觅近年加注的消费机器人领域,公司名称为苏州乐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公司的首轮融资已经接近完成。其投资方不乏IDG资本、经纬创投、真格基金、Monolith等,投后估值约5亿元。且有业内人士透露,有投资方主动抬高估值,只为尽快敲定份额。

 

能获得多家资本青睐,郭人杰确有过人之处。97年出生的他,毕业于西安交大少年班,曾在宝洁担任品牌总监,于2021年加入追觅。

 

只用3年时间他便完成职位三级跳,一跃成为追觅中区执行总裁,也成功主导追觅从小米生态链到自主品牌的转型,让其成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杀出重围,实现清洁电器市场占有率从0到1。

 

事实上,在郭人杰之前,追觅已有多位高管离职创业,赛道均为机器人相关。

 

追觅人形机器人业务负责人喻超离职后,在2024年9月创办了鹿明机器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聚焦于家庭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其在职追觅时的部分核心成员也加入鹿明机器人。

 

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分别为去年11月国香资本和英诺天使基金、今年1月梅花创投的两轮融资,不过具体融资金额暂未透露。

 

在职期间,喻超曾带领追觅团队完成仿生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研发工作。更早之前,喻超曾任职于第一批人形机器人公司的上海岭先机器人。可以说,在机器人赛道,喻超有着丰富的经验。

 

被安克投资的泳池清洁机器人星迈创新Beatbot,其创始人王生乐同样来自于追觅,曾担任追觅常务副总裁。他创立的Beatbot不仅拥有自己的官网,还在亚马逊开设了店铺,旗下多款产品 销量不菲。2024年上半年,Beatbot成为高端机器人泳池清洁器中最畅销的品牌。

 

据悉,星迈创新已经完成两轮融资,分别为2023年高瓴创投、源码资本领投的约2亿元融资;2024年,安克创新、凯辉基金领投的A轮融资。至此,公司的估值已经超过20亿元。

 

公司多位高管离职创业均选择机器人相关赛道,如今的追觅已然有了机器人类目的“黄埔军校”的味道。

 

虽然高管们的起点、经历并不相同,但有所相同的一点是,他们都从追觅过渡,也踩中了时代向上的节点,拿下了资本的鼎力支持,成为创业失败之外的个例。甚至一些创业者初期就有了全球视角,将更多的目光瞄向海外市场。

 

不过,就产品来看,如今的扫地机器人类目似乎不再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重心放在了人形机器人上。尤其是今年频繁出圈的宇树科技,其AI机器狗火到国外;乐聚的人形机器人“夸父”在步行、跳跃等方面均有所成就。

 

以至于有业内人士猜测一旦人形机器人技术有所突破,成功应用到商业场景,那么智能程度相对较低的扫地机器人,会不会被取代呢?

 

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近些年各大头部都普遍瞄准了割草机器人赛道。今年的CES2025上,包括科沃斯、追觅、石头科技、云鲸等在内的大卖相继发布升级拳头产品的同时,也发布了庭院机器人类目产品。

 

科沃斯将此前在欧洲爆火的割草机器人GOAT带到了美国,并宣布将于今年全面开售;而追觅则发布了了A1 Pro与A2割草机器人。除此之外,包括安克、九号等在内的公司也展出了割草机器人的产品。

 

不难看出各大头部对割草机器人的看好。一方面或是基于多元化的拓展和布局,但小编猜测更多的是感受到了扫地机器人市场增长触顶的焦虑,想要寻求新的增量。

 

大疆前高管集体创业,跑步进场跨境电商

 

除却追觅外,从大疆出走的不少员工也走上了创业跨境电商的道路,且多已成就颇丰。

 

大疆作为中国无人机市场的一张闪亮名片,持续领跑行业的同时,也重塑了国际科技市场的格局。 数据显示,大疆旗下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据全球近85%,稳居全球民用无人机企业之首。  

 

即便美国曾多次阻挠大疆的销售,但并未对其造成较大的影响,反而进一步巩固了大疆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2024年,大疆农业无人机出口数量对比2017年增长了32倍,年增长率高达66%。

 

如今的大疆,正试图摘去“无人机”的标签,找寻自己的又一增长曲线。据了解,近几年,大疆相继进军了车载、农业无人机、影像系统设备和教育机器人等领域。

 

不同于追觅前高管创业方向全聚焦于机器人领域,从大疆出走的员工们多是技术骨干出身,他们将目光投入到了新能源、机器人、3D打印、智能家电等不同的领域。

 

虽然深耕产品不同,但并不妨碍这些大疆系的公司拥有一些共性,例如创业项目集中在高新技术行业,且他们早已将目光放到了全球,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耳熟能详的跨境电商品牌。

 

曾在大疆创立电池研发部的王雷,于2017年离职,创立了专做移动储能的正浩创新,推出户外电源、家庭储能系统等多个生态产品。公司成立次年,正浩创新拿下3轮融资,其投资方包括德联资本等,后其又在两年内拿下3轮融资,共计6轮融资。

 

或许是精准地踩中了每一个关键节点。正浩创新成立第三年,也就是2019年,其营收便出现超10倍增长;2021年公司营收接近16亿元;2022年公司营收接近10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其营收突破30亿元人民币,市场占有率高达35%,超过华宝新能源和德兰明海,位列第一。

 

亚马逊上,正浩创新每年的会员日、黑五等大促点,销售都大超预期。早在2022年亚马逊会员日期间,正浩创新还成功拿下欧洲销售排名第一。

 

同样是出身于大疆的魏基栋,曾担任大疆高级研发经理职位,技术出身的他在2017年离职后创立了松灵机器人,起初主做停车AGV业务,后专做移动机器人底盘市场,并在两年时间内做到了千万级的营收。

 

但魏基栋并没有就此停住创业的步伐。2022年,公司开始向智能割草机器人进军,便成立了子品牌Mammotion,主做割草机器人及相关配件。在众筹平台试水后,相继入驻亚马逊等平台,后在亚马逊上做到类目第7。

 

凭借仅仅33个ASIN,Mammotion便做到了1.5万件的销量,销售额亦是超过4462万美金。而在融资方面,松灵机器人也是不容小觑,已经拿下4轮,投资方不乏红杉中国、五源资本等,其中最高一轮融资超亿元。

 

拓竹科技的诞生时间不算早,是2020年大疆、阿里、字节等大厂的多位前员工组团成立的公司,但其可谓是当之为愧的黑马,它打破了国内3D打印机厂商年销售超亿元企业较少的局面。

 

公司推出的品牌Bambu Lab,专注于桌面级3D打印产品。历经近2年时间的迭代测试后,其首款产品X1系列正式在2022年推出,不久便获得TIME时代周刊2022年度最佳发明。

 

与一众出海品牌有所不同,Bambu Lab并非将精力聚焦于亚马逊,而是更多的投入到独立站品牌的建设。这也使得其独立站排名不断上升,去年10月的单月访问量达到820万元。

 

目前,拓竹科技已完成3轮融资,其投资方不乏铭石投资、IDG资本、淡马锡等,此外还有消息称其估值已成为中国未上市的3D打印公司中最高的厂商。

 

除上述已声名在外的品牌之外,还有不少大疆员工选择创业,他们多聚焦于智能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硬件等热门创新性行业,创业项目多与其原有职位相关。

 

且,这些创业公司多将产品研发放在中心位置,例如正浩创新成立之初的研发员工占比就过半,松灵机器人研发团队占比高达60%。不可置否,他们更愿意在研发上投入更多的费用。

 

这一点,与他们的老东家大疆相同。据了解,大疆的研发人员占比达25%,且公司每年会拿出相当占比的利润用于技术研发和招聘优秀人才。大疆开出的工资更是名列前茅,甚至超越了许多一线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在技术岗位,应届生的薪资往往都能达到35k。

 

也正如前文提到追觅时机器人的“黄埔军校”,而大疆亦是如此,诸多员工在大疆的多年熏陶下,又离开转向各行各业进行创业,为大疆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成功在各地开花结果。

 

国内大厂高管创业,他们都在深耕什么

 

前高管创业、技术员工创业的案例并非只是局限于追觅、大疆等企业中,国内创业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例如大厂字节、阿里、百度、华为等,独角兽小米、小鹏等,而他们深耕的项目也不单一,而是横跨智能家居、电子消费、美妆、机器人、两轮车和AR眼镜等多个领域。

 

曾任网易考拉跨境进口电商项目负责人、天猫进出口业务顾问的张蕾,创立了跨境服装品牌AHA SELECTED,其独立站产品涵盖服装、美妆品类,从美国市场起步,目前在年轻人群占比上已做到接近SHEIN比例的份额。

 

2020年,丁振从自己就职了11年的奇虎360离职,创立了致瓴科技,选择与老东家产品相似的赛道,深耕可视门铃、室内云台摄像头、户外太阳能灯家庭智能安防产品。成立三年,公司拿下4轮融资,目前公司已成功打入北美、欧洲等多国市场。

 

前小鹏汽车的联合创始人何涛带领四名核心骨干,于2024年创立了广州三寿科技有限公司,面向海外市场主做智能两轮车。当年8月,三寿科技已经拿到由红杉资中国参投的天使轮融资。

 

原坚果投影CPO王骁逸,曾在安克等公司就职,在智能硬件领域经验丰富。在去年8月,王骁逸创立了逸文科技,主做AR眼镜。不到一年时间,便推出G1智能眼镜,不仅支持实时口语翻译,还有AR显示,拥有记录、翻译、导航、演讲提词以及大模型问答等功能。目前,公司已完成天使轮融资。

 

不难看出,在各式创新性赛道,众多大厂高管蠢蠢欲动。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的情况,他们纷纷选择迈入。在他们看来,对于“如何打造一款成功的产品”有着更深刻的认知,在资本的加持下,能够更上一层楼。

 

SHEIN和Temu珠玉在前,资本都想要投出下一个后浪。多个科技高管离职创业给了资本机会,但他们在出手时也更为严谨,大厂经历和丰富赛道经验无疑是创业者最好的背书。

 

有所相同的是,很多创业者都将公司的位置放在了深圳。毫无疑问,深圳的供应链优势对于初创企业而言仍然是非常大的诱惑,尤其是对于那些一开始就瞄准海外市场的创业者,供应链的砥砺和众筹试水都是极其重要的一步。

 

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并不会影响创业者的激情,出海所蕴藏的巨量利润之下,一个又一个中国品牌在海外大放异彩就是最好的例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亿恩网微信公众号: (ENECNEWS

扫码关注二维码

) 每天为您推送最新,最热干货!
声明:亿恩网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发。转载请联系:jingjing@enec.net
分享:
10.53w 0 0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0) 条评论
评论
热门词条

运费

土耳其

OnBuy

转化率

社交营销

禁售

韩国

收入

账号

UPS

美妆

流量

中国卖家

环球易购

亚马逊日本站

美国消费者

销售

WhatsApp

印尼

消费习惯

社群

扫码加入社群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