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深圳大卖银之杰2024年仍在亏损,4年连续亏损超6亿,实控人和大股东却“吃饱喝足”,减持套现累计超16亿。
深圳大卖银之杰2024年仍在亏损,4年连续亏损超6亿,实控人和大股东却“吃饱喝足”,减持套现累计超16亿。
银之杰2024年亏损超1亿
根据银之杰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亿元至1.3亿元,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17亿元。
2024年再度亏损,自此这家深圳大卖已经连亏4年。
2024年,银之杰营业收入总体预计较上年度下降约13.60%,其中,金融信息技术业务下降约32.70%;移动信息服务业务下降约16.26%;电子商务业务下降约2.52%。
公司主营业务合计净利润为亏损6196.53万元至9196.53万元,其中,金融信息技术业务、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因营业收入下降而呈现亏损,电子商务业务保持稳定盈利。
其他导致亏损的因素是公司战略投资的东亚前海证券2024年对公司投资收益的影响约为-3803万元。
2024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47亿元,同比下降15.03%。扣非净利润-6460.72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增大。银之杰2024年第三季度净利润-6299.80万元,业绩较去年同期亏损增大。
2024年三季度报告发布之后,银之杰的亏损已成定局。前三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7亿元,同比下降15.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299.80万元。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2亿元,同比下降6.32%;净利润亏损1297.11万元。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5亿元,同比下降18.97%;归母净利润亏损5002.69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733.74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5123.84万元,上年同期亏损3016.3万元。
实际上,从2021年开始,银之杰就陷入亏损状态。2021年银之杰营收11.88亿元,同比下降14.55%,净利润亏损2.83亿元;2022年营收11.16亿元,同比下降6.05%,净利润亏损1.22亿元;2023年营收10.15亿元,同比下降9.06%,净利润亏损1.17亿元。
从2021年到2023年银之杰累计亏损5.22亿元。对于亏损的原因,银之杰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原因涉及行业竞争、全球经济环境下行等因素,不属于与行业趋势严重背离的情况。
有机构问询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下降明显,净利润也处于亏损状态,是否有ST风险?能否做到转亏为盈呢?银之杰回复,公司经营情况正常,不存在可能触发退市及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公司从传统业务降本增效和积极开拓创新业务两方面持续为改善经营业绩而努力。
四人累计套现超16亿
在银之杰业绩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公司实控人却屡次减持套现。
据了解,银之杰成立于1998年,三个实际控制人为张学君、陈向军、李军于,公司于2010年5月登陆深交所。
成功上市三年以后的2013年,公司营业收入只有1.1亿,比IPO时只多了不到1800万元。可见,多年来银之杰的经营业绩并不乐观。
亏损不要紧,企业上市之后实控人和大股东们能够通过减持套现获取利益。
2016年,银之杰股价被炒高之时,三位实控人以及二股东不约而同地进行了一次力度极大的套现。张学军套现了3.3亿、陈向军套现了1.5亿、李军套现了1.3亿,第二大股东何晔也套现了2.6亿元。
2021年,银之杰子公司亿美软通“暴雷”,商誉大额计提达1.32亿元,银之杰开启了连年的大额亏损。
这一年3月起,几位创始人开启了轮番套现之路,他们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大宗交易等方式进行套现,一笔笔缓慢卖出。陈向军套现了1.05亿、李军套现了1.38亿,第二大股东何晔再次套现1.9亿元。
2024年9月,三位实控人再次抛出了新的减持计划,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卓海杭转让其所持有公司7%的股份,交易总价款约为3.48亿元。
本次转让的价格为7.05元/股,相较于此前收盘价的80%。给出这样优惠价格的条件是受让方卓海杭承诺在股权登记过户后6个月内不减持本次协议转让股份。
自此,三个实际控制人加上二股东四个人一共在银之杰身上,通过减持套现超过16亿元。
从实控人的动作来看,银之杰2024年必然会亏损,且接下来的情况并不容乐观。
营收增7倍却亏损
据了解,银之杰成立于1998年,主要业务有两大块,分别是金融信息技术业务领域和电子商务领域。起初,这家公司主要以经营软件开发为主,服务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与支付结算、风险防控、业务流程再造、数字化转型、自助服务等软硬件相关服务。从2014年开始,银之杰走上了频繁并购多元化发展的大年,布局了金融信息化、移动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三大业务。
银之杰斥资3亿元收购亿美软通100%股权,通过收购这家短信服务代理商,让公司实现了移动互联网数据服务领域的布局。此后,又拿下了安科优选,布局跨界电子商务服务。
在电子商务服务领域,公司营业主要来自于安科优选以家居安防及智能家居为主要产品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截止2024年上半年,安科优选着力加大自主品牌的市场宣传和推广,服务区域已辐射包括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在内的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电商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416.05万元。
上市后连续三年增收不增利,2014年收购了亿美软通和科安创新两家子公司,之后上线了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两个板块产品,公司营收上涨10倍。
从2014年2023年,银之杰营收从1.92亿元飙升到10.15亿元,增长428%;然而公司的净利润却降为负值,从2014年0.28亿元降至2023年的-1.17亿元;市值2014年108亿,到2023年仅为101亿。
营收增长7倍,利润反而亏损,市值基本相同。从银之杰整体发展看,这家公司并不是靠自身产品发展取胜,而是通过收购并购业务来扩大营收和利润。一朝实控人和股东套现,留下万千股民风中凌乱。
扫码关注二维码
2025-02-03 09:39
2025-02-06 21:17
2025-02-07 10:23
2025-02-07 11:21
2025-02-06 11:27
2025-02-05 14:01
扫码加入社群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