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营销对大家来说并不算新鲜事物,“饥饿营销”已经成为众多商家普遍使用的营销手段之一。所谓饥饿营销,是指用“限量”来调控供求关系,制造消费的危机感、从而刺激购买。他们在卖家控制产品供应、造成供不应求的假象,甚至制造抢购气氛。因此,饥饿营销并不是新鲜的营销策略,更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絶世秘籍。
在这个提倡抓住消费者痛点的时代,饥饿营销不等于“量少低价”,只有抓住饥饿营销的关键,才能真正抓住消费者。
拥有有号召力的产品质量
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就是指消费者从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它属于一个心理概念,具有主观性,这一常识在营销学中被称为“饥饿”营销。
然而卖家运用“饥饿”营销的前提是产品品牌和产品质量拥有足够的号召力,然后再运用饥饿营销方式使其价值和号召力具有加乘的放大,为以后的持续热销打下基础,并建立死忠的粉丝。所以饥饿营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量少低价”,信用的品牌、质精的产品、灵活的营销才是关键,才是基础。
营造“危机感”氛围
消费者购物往往是一种冲动决定,如何激发出消费者的“非理性”,不仅是吸引人的低价策略而已,更重要的是要营造出“危机感”气氛,才能引诱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把钱掏出来。
打出“限量低价”
据亿恩了解,“现在消费者几乎已到了没活动就不上街、不购物的状态。”在毛利率不断下降到平均只有5%~20%,但管销费用却高达15%~25%的情形下,几乎一开门就注定赔钱。
于是,为了缩短客户购物的犹豫期,“价格”几乎是通路在操作限量时最关键的考量。只要稍具市场口碑的产品打出“限量低价”,人潮立刻蜂拥而至,压力直接转嫁到供应商身上,只能不断从供货源头找厂商压低价格。
饥饿营销虽可以让消费者“饥不择食”,但盲目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小心给产品带来负担,买家更懂得斤斤计较的心态,盲目往往会“饿”跑了的消费者。
“饿”跑了的消费者
卖家制造“饥渴感”可以看做是给予消费者更好的购买预期值,但一旦无法兑付以足够高的效能,就会给消费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直接降低产品的美誉度。
如何把握“饥饿”的分寸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互联网时代,想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忽悠消费者已经越来越难。
饥饿营销不是个筐,它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饥饿的前提是呵护产品坏境,千万不要弄巧成拙,不仅吓跑买家,还导致产品的美誉度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