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闻投稿:jingjing@enec.net

商务合作:coco@enec.net

搜索
下载亿恩app

进口电商是否过热?

本文来自:亿恩网原创

作者:静娴

2016-01-11 15:20

引言 PayPal和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psos联合发布的《第二届全球跨境贸易调查报告》中称,2015年有35%的中国网购消费者有过海淘经历,也就是说,有超过总数三分之一的中国网购消费者买过进口商品。而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 ...

 

PayPal和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psos联合发布的《第二届全球跨境贸易调查报告》中称,2015年有35%的中国网购消费者有过海淘经历,也就是说,有超过总数三分之一的中国网购消费者买过进口商品。而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已超过20万家,平台企业超过5000家。2015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达2万亿元,其中进口占15.2%

 

进口电商如此之热,是它真的有那么完美,还是其实也存在一些问题呢?

其实,表面的“花团锦簇”之下,进口电商也开始出现种种问题。消费者对于通过网络渠道购买到的国外产品心存顾虑,“混战”中的企业也无法回避逐渐显露的难题。业内人士指出,要引导进口电商健康发展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消费体验不全是美好

 

问问现代人为什么要通过跨境电商买“洋货”,得到的回答通常是“质量好”、“选择多”、“比在国内买便宜很多”、“没有语言障碍”、“物流效率高”等。但在便利、实惠、新鲜等优点之下,一些问题也开始变得无法遮掩。

 

有的消费者选购的商品到货之后,会发现并不尽如人意,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而且退换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也有消费者对特定的进口电商模式了解不够导致信任度“打折”,很多消费者就怀疑自己买到的商品跟国外直邮的是不是一样。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口电商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的假货及其他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问题已经开始引起公众重视。莫岱青表示,“正是因为进口电商太‘热’,才会在短期内出现大量的市场参与者,导致鱼龙混杂的局面出现。要想让进口电商取得长远、健康的发展,除了平台企业要加强自律外,公众监督和政策监管的力度都要跟上。”

 

货源问题亟需解决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张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进口电商发展太快,导致“很多新现象来不及总结就过去了”。目前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除了制定合宜的税收政策外,还务必解决好试点的问题——目前国内的几个试点城市使得跨境电商资源快速集聚,在促进当地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是不是也造成了对其他地方的不公平?

 

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先行试点的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初步探索出的相关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向更大范围推广,似乎是对张莉所提问题的快速答复。

 

广东亚太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教授陈海权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当前我国进口电商的最大问题还在货源环节。“从企业角度来说,进口商品的多样性远远不够,暴露出企业的采购能力较弱。究其根源,除了资金实力欠缺之外,一些企业还迫切需要在获取商品代理权、保护品牌知识产权等方面取得突破。”陈海权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消费者的期待也没能得到充分满足;此外,部分线下的进口电商体验店中完税商品过多,与传统百货商店的错位经营有待完善。”

 

在“优进优出”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方向的同时,陈海权认为,这也应该成为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指引原则。“扩充进口电商的货源种类不是说什么样的商品都要通过电商渠道进入到中国来,而是要结合产业发展需要,战略性调整进口商品策略。还要提高通关效率,在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协同创新,优化制度建设。”他说。

 

小编认为,进口电商受欢迎是好事,但确实存在过热的嫌疑,还需多方共同努力,使其健康发展。

 

注:以上部分内容采编自国际商报。

 

(编辑:亿恩 静娴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亿恩微信:(enecnews 每天为您推送最新、最热干货!

声明:转载本文不得修改标题及原文,并保留来源以及原文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索权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亿恩网微信公众号: (ENECNEWS

扫码关注二维码

) 每天为您推送最新,最热干货!
声明:亿恩网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发。转载请联系:jingjing@enec.net
分享:
2.64w 0 0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0) 条评论
评论
热门词条

运费

土耳其

OnBuy

转化率

社交营销

禁售

韩国

收入

账号

UPS

美妆

流量

中国卖家

环球易购

亚马逊日本站

美国消费者

销售

WhatsApp

印尼

消费习惯

社群

扫码加入社群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