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闻投稿:jingjing@enec.net

商务合作:coco@enec.net

搜索
下载亿恩app

不社交无品牌

本文来自:亿恩网原创

作者:亿恩双双

2014-09-26 11:20

引言   半年前,我一个人在跑步间跑步,闲来无事便看一个美国教授关于幸福心理学的演讲,人的幸福感到底跟什么东西有关?  把所有的因素罗列了一圈,最后教授总结,对幸福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这个人有多少朋友。不管从 ...

  半年前,我一个人在跑步间跑步,闲来无事便看一个美国教授关于幸福心理学的演讲,人的幸福感到底跟什么东西有关?


  把所有的因素罗列了一圈,最后教授总结,对幸福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这个人有多少朋友。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有钱没钱,只要朋友多了幸福感就越强,这就引出了一个很严肃的话题——社交。


  所以,我今天讲的话题是“不社交无品牌”,未来的品牌一定是有社交的平台。


骰子的社交属性


  我现在所用的PPT,就是一个社交产品。大家可以想象下,所有东西都当成社交产品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举个例子,我今天穿了一件灰色的T恤,如果这件T恤没有社交意义的话做成白色就可以,根本无需染色。


  接下来,我们从酒吧泡妞说起,电影《美丽心灵》里有一个场景,在酒吧,一个男孩走过去跟一个女孩说我想跟你上床,然后被打了一巴掌。虽然大家怀着一颗寂寞的心到了酒吧,但不可能两个人一对眼就去开房。


  假设,今天有一圈认识的朋友在酒吧喝酒聊天,又有一圈不认识的朋友在酒吧跳舞,要想有互动有沟通,最好的道具就是骰子。因为两个人本来不认识,不容易找到话题交流,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工具起到润滑作用,什么东西呢?骰子,所以大家喝喝酒、扔扔骰子、划划拳,大家从不熟悉变成熟悉。如果玩了两把觉得没共同语言,可能会说“不好意思,那边还有朋友等着我”,不仅不尴尬,而且收放自如。


  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起码在酒吧是这样。由此,我们将这个逻辑延伸到产品本身。当我们做产品时,这个产品是不是在社交中,对消费者之间的沟通起到了润滑作用?


  同样以我身上的这件T恤来举例说明,这个产品可以是一种表达,这个可能是跟别人沟通,也可能是跟自己沟通,总之它是一个社交产品。其实,可以这么做的不只是T恤,所有的产品都可以认为它是一个沟通产品。


从沟通主体转向沟通工具


  究竟是跟谁沟通呢?跟三个主体沟通:


  第一,自我沟通。自我沟通包括释放和加强,所谓的释放,就是内心有一个焦虑或压力,比如在T恤上写一句话:“打倒小日本”,这就是一种释放,释放我对日本人的愤怒。而所谓的加强,比如在T恤写上四个字:“我是帅哥”,这就是一种加强,我觉得穿上这件T恤的确帅了,变得更自信。


  第二,是和别人的沟通。比如女朋友生日的时候送一个蛋糕,送一束花都是一种表达,所以蛋糕和花是很典型的社交产品。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很含蓄,都需要默默送别人一个东西,来表达某份情感。


  第三,是和神灵沟通,对这项就不展开细说。比如家里摆一个佛堂,这其实就是跟神灵或者命运沟通。多数时候,类似这样的沟通是表达一种爱和敬畏。


  在市场营销中,一直强调品牌和消费者的沟通。以可口可乐为例,在之前它的宣传大多是:可口可乐畅爽开始。在清楚了产品跟谁沟通后,品牌开始不再做成一个沟通主体或者沟通个体,而变成了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工具。


  例如,可口可乐瓶上写着:一想到你就让我快乐。这显然是对别人的一种表达,可乐瓶在这个场景里面变成了沟通工具,它变成了中间体而不是主体。这么做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这涉及到所有传统媒体目前所遇到的一个困惑——媒体的趋中心化。除了电视媒体以外,其它的媒体都在被社交,特别是纸媒。所以这个时候不光媒体从业者自己会遇到困惑,而且连品牌都会遇到困惑,有限的广告费用究竟怎么投放呢?


  因为在移动互联网上,做这种强制沟通式的品牌非常困难。这必然导致一个问题,类似《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它们的广告价格非常昂贵,这让很多品牌无法直视。


小苹果的社交逻辑


  那么,品牌怎么样才能既高效又经济的做推广呢?


  这时,一个新的机会便悄然诞生。把品牌和产品当做一个社交的中间体,像可口可乐一样,它做得非常巧妙,它不再只把自己作为一个沟通主体,而是把自己作为一种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工具。


  当人们可以把产品拿来作为一个表达工具时,他自然而然就会拿这个产品来进行主动的社会化传播,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营销成本,而且提升客户对品牌的亲切感和认同感,这正是这个时代把所有的产品当做社交产品的意义所在。


  毫不夸张地说,在未来,品牌本身或者产品本身不具有社交属性,那么它的推广成本会贵到无法接受,除非这个产品有品牌特性能够承担这一成本,否则它一定撑不下去。这意味着一批老的品牌可能会消失,一批新的具有社交性的品牌和产品将会崛起。


  前段时间,“小苹果”传播的非常火,我跟他们制作团队非常熟。其实,小苹果是一个营销事件,它的策划目标非常明确,只是为了提升电影的销量。


  因为单纯从电影的角度没有足够多的外延,所以通过筷子兄弟、小苹果和电影这三个东西去做交互性的拉动,而小苹果这个策划其实是一个主战场。


  我们看到了大家都在传这个视频,一方面变成了朋友圈里面我和朋友们分享的一个主题,我觉得看到这个很开心,朋友们看到也挺开心,所以它就变成了社交工具。另一方面,消费者自己可以参与其中。所以社交性、可参与性让小苹果在较小的成本下获得了较大的反响,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社交推广产品。


  在未来的五年之内,有相当一批中到小的品牌将会以这种方式来做推广。反过来说,如果你正在做一个产品,特别是一个跟消费者有关的产品,那么就要去想一下如何让它成为会社交的产品?

(编辑 亿恩双双)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亿恩微信:enecnews 每天为您推送最新、最热干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亿恩网微信公众号: (ENECNEWS

扫码关注二维码

) 每天为您推送最新,最热干货!
声明:亿恩网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发。转载请联系:jingjing@enec.net
分享:
1.83w 0 0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0) 条评论
评论
热门词条

运费

土耳其

OnBuy

转化率

社交营销

禁售

韩国

收入

账号

UPS

美妆

流量

中国卖家

环球易购

亚马逊日本站

美国消费者

销售

WhatsApp

印尼

消费习惯

社群

扫码加入社群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