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说好的做测评,你却偷偷买走50个产品……
Review可以说是产品销售的风向标,尽管平台三令五申不许刷单,但除了各种花式推广新品,卖家还要在客户不给力时默默刷上两单。可一不小心碰上不按规矩出牌的reviewer,说好的做测评却偷偷下单买了上百个产品,顿时想操起菜刀顺着网线爬过去。
测评不成反被坑
卖家keira就遇到了这样的事。作为一个单纯的卖家,keira设置了percent off 99的折扣,如图↓↓
Code是一次性的,貌似没有问题,发给reviewer。然而,为什么这个缺德玩意儿下了一个订单,直接购买50个产品!卖家懵了,这要怎么接招?促销设置怎么补这个漏洞?
先来看看其它卖家的遭遇:
案例一:呵呵,这吃亏算少的,我见过一次被购买500个的,上哪儿说理去?
案例二:手残。之前,有卖家做了一个“满减及折扣”促销,成功地把原意“买满3件折减3美金”,设置成“买满三件,便可获得所有产品的固定价格3美金”,600多件皮草帽子被哄抢一空,每个正常售价60多美金的产品只收3美金,抢救之后也损失了3万多美金,恐怕已经沦为美国买家的笑柄了。
案例三:前天刚被老外骗,一个人买了40多个订单。
……
还是说说怎么解决吧。有经验的卖家支招,在亚马逊订单发出去之前,赶快联系亚马逊取消订单,说你的优惠码不知道怎么泄露了,被人恶意购买多个产品。亚马逊中国团队还是很明白的,但如果已经发货,只能自认倒霉。
不少卖家都吃过这个亏,其实只需要在产品上传界面,offer-max order number 设置单个订单的购买数量上限就解决了。具体的限购数量因产品而异,例如客户平时下单购买数量就多的产品,可以设置单次购买10个,一般单个购买的产品上限设置为1;除了考虑产品被批量购买的可能性,设置限购的时间也可以仅在测评附近的2-3天。在做好code之后,可以先用买家账号测试一下,更加保险。
相比设置折扣码,为防对方恶意下单,也可以设置减免金额,不过这仅适合欧洲站,美国站就只有percent off可选了。
除了测评,还可以这样做推广
尽管如此,测评风险系数还是比较大的,但新品也不能不推。在新品的推广思路上,行业大神艾斯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1.建立自己的reviewer圈,提高测评内容质量
以前因为规则允许,大家都送的非常多,导致测评很多但高质量的测评并不多。其实评论从来都不是数量取胜,内容质量才是关键,反向的看,建立10-20个长期合作的reviewer资源也并不难,且合作操控更加方便。
2.提高产品质量,从根本环节提高产品评分
一个质量好的产品才能让销售良性提升,如果质量不好不如不做。以前大家送测评送的猛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多卖家想用换好评的方式提高评分,从而掩盖产品功能和质量上的问题。新政策以后,自然订单评论对产品的真实反映会占据主流,会让质量问题的影响放大数倍,努力改善产品质量和需求性才是根本。
3.提高文案水平,更好地迎合A9算法
产品和文案是成功做一个listing最重要的两个基础工作,优秀的文案一方面是可以提高转化率,另一方面也需要迎合亚马逊的搜索引擎(A9)规则。
4.站内营销重点做好站内广告和优化
新政后,ppc和listing优化务必将是(其实本该一直是)站内营销的核心,是接下来需要很细心去研究和打磨的工作项目。
5.加强站外需求引导
利用站外各种deal和其他推广方式,促进新品的销量从而带动站内其他因素的运转。
6.调整产品开发定位
一个品类的市场,是夹杂着产品生命周期、消费者需求变化、卖家市场份额变化等多维度的市场结构。新政前一个卖家的新品,可以通过疯狂的送测评行为在短时间内就抢占原有品类一定的市场份额;新政后,新品要想从某个品类的固有卖家手里抢占一定市场份额难度务必会增加,成功做起一个产品的周期会被拉长。好好思考下,产品和市场端,自己真正能获得的优势(或者均等条件)是什么?定位好再去发力,不然小刀和大刀互搏结果你懂的。
扫码关注二维码
2025-02-19 18:59
2025-02-20 19:46
2025-02-20 11:24
2025-02-17 13:40
2025-02-20 10:54
2025-02-18 17:38
扫码加入社群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