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纽约州罗切斯特市的一栋普通民宅里,57岁的菲利普·丹皮尔已经连续三周每天网购8小时。
他的手指在Temu、Shein和AliExpress的页面间飞速切换,客厅地板上堆积的包裹早已淹没沙发,厨房操作台被成箱的LED灯泡和USB数据线占据,就连地下室也塞满了未来三年可能用到的电热毯和加湿器。
这些来自Temu和Shein的中国制造商品,即将因美国关税新政而大幅涨价。而此刻,数百万美国消费者正和他一起,在倒计时的滴答声中,上演着一场横跨太平洋的"电子囤货潮"......
第一部分:“最后的狂欢”
过去十年里,数十亿个跨境包裹像候鸟般穿越太平洋,借助“小额免税”政策在美国海关轻盈着陆。这个诞生于1938年的贸易规则,曾让无数中国制造的手机壳、瑜伽裤和智能手表,以低于本土超市的价格涌入美国家庭。
在丹皮尔这样的中产消费者眼中,每月数十个印着中文面单的纸箱,不仅是生活成本的缓冲垫,更是全球化红利触手可证的具象化。
但这种脆弱的平衡在2025年春天轰然崩塌。特朗普挥动关税大棒将中国商品税率推至145%的历史高位,连带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政策,这无疑触动了丹皮尔们紧绷的神经。
"这根本不是购物,这是和时间赛跑。"丹皮尔滑动着手机里23个待发货订单苦笑道。自从3月特朗普签署关税令,他就像患上"网购强迫症"——连卫生纸都要比较10家店铺的克重价格。"我在抢购未来两三年需要的一切。"他补充道。
在2000公里外的得克萨斯州,主妇艾米丽正在Temu上扫货儿童服装:"现在花200美元买的裙子,等女儿长到12岁时可能要多付三倍价钱。"
这种恐慌性消费甚至催生出专业"代囤"服务。在洛杉矶华人区,一家名为"Time Capsule Storage"的仓库突然爆火——他们以每月50美元的价格为客户存储未来几年里可能用到的中国商品。
像他们这样的"囤货党"正席卷社交平台,TikTok和Reddit上充斥着"最后狂欢"的购物攻略。
在Reddit的"关税生存小组"里,这种疯狂行为被戏称为"给未来自己寄时光胶囊"。在波士顿郊区某个社区论坛里,主妇们交换着“如何用20个虚拟账号薅光平台补贴”的攻略。
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卖家,则在狂欢与焦虑中奋力起舞。深圳华强北的档口老板老吴,指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蓝牙耳机苦笑:"这些原本是圣诞季的货,现在全被美国人当战备物资抢光了。"他的店铺单日订单量从300单暴增至7000单,打包工人不得不睡在成堆的快递袋上。
在罗切斯特,丹皮尔的餐厅里堆满了盒子。超过100个包裹仍在途中。“感觉就像又经历了一次疫情时期的囤货一样,”他说。“不同的是,5月2日之后,一切都将结束了。”
第二部分:平台销量激增,新业态涌现
随着美国掀起囤货潮,Temu和Shein今年3-4月的销售额也出现激增。在此之前,两大平台已宣布自4月25日起"调整价格"。
虽说最近销量激增,但不少国内的卖家由于利润问题已准备放弃美国市场:杭州玩具商王先生计划转战亚马逊和天猫,“我需要新的销售渠道来维持我的团队的运转,”他说。“美国只是其中一个市场。”而公司位于广东的圣诞袜生产商郑先生则准备完全关停其在美国的业务。
当然,也有不少卖家并不打算放弃美国市场这块肥肉。
一些物流公司正在通过仍然符合最低豁免条件的亚洲国家重新安排运输路线,每个包裹增加5美元。
与此同时,Temu和Shein正在推动供应商将大宗商品运往美国仓库,补贴成本并免除佣金。这刺激了对商业仓库和移民经营的“家庭仓库”的需求,这些仓库为中国卖家储存和运输货物。
在洛杉矶华人区,由福建移民经营的“家庭仓库”突然走俏——这些藏在民宅后院的车库,正以每立方米15美元/月的价格,吸纳着从义乌小商品市场涌来的货物洪流。
有报道称,自特朗普上任以来,有不少中国电子商务和物流公司一直在抢购美国的仓储空间。
未来,在美国的海外仓业务或许将衍生出更多的模式,而这些新出现的业态可能会给跨境电商行业注入新的生机。
第三部分:中国电商平台要"亚马逊化"转型?
面对新时代的关税政策,Temu们需要进行“亚马逊”化转型吗?
据了解,迈阿密大学的供应链专家金耀(音译)曾指出,免税时代让中国小厂能零风险试水小众商品,但未来"中国平台将越来越像亚马逊——价格更高,品类更少。"
“这是因为,以前通过最低限度规则小卖家可以尝试提供一些独特的商品,而不必承担在美国储存库存的风险。现在,那个时代可能已经结束了。只有爆款商品能存活,独特小众产品或将消失。””
其实,金耀教授的猜想不无道理,但其关于独特小众产品将要消失的言论还是过于激进。毕竟,对于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中国卖家来说,这点挫折可能算不上什么难关。
扫码关注二维码
2025-04-25 09:09
2025-04-24 09:29
2025-04-24 10:59
2025-04-24 19:21
2025-04-21 20:03
2025-04-22 11:33
扫码加入社群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