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2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首度正式亮相。在阿里巴巴2015财年整体不再新增员工的背景之下,郑俊芳宣布再次额外新增200名员工专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打假。(12月28日《羊城晚报》) 电商如蓝 ...
12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首度正式亮相。在阿里巴巴2015财年整体不再新增员工的背景之下,郑俊芳宣布再次额外新增200名员工专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打假。(12月28日《羊城晚报》)
电商如蓝天,假货如重霾。无论是京东入驻地方工商,还是阿里启用全网举报,皆说明假货在售后环节是最大的“痛点”。2014年下半年,国家工商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对9个电商平台进行测评,结果显示7家平台存在假货或质量不合格商品。类似“85后杭州姑娘开网店半年卖了2000万假货”等新闻,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乃至于在2015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业界大佬甚至提出“电商经营需营业执照”等处方,力图治理泛滥的网络假货顽疾。
电商售假并非孤例。如果互相揭伤疤,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可能谁也好不到哪儿去。须得承认两个事实:一则,假货固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毒瘤,但基于一个基本通识,假货源于线下,与商业模式本身无关。就像阿里强调的,互联网并不产生任何一件假货,互联网企业本身也并无打击假货的执法权。早在2010年,马云就曾喊冤,“我没有办法把他关到监狱里,我只有让他关店,把相关资料交给公安部门。”二则,在打假问题上,电商当然是有责任,而且责无旁贷。因为如果不作为,就等于为假货提供了“销赃”的绝佳平台。比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近日要求,阿里巴巴集团必须加大力度打击旗下网站出售仿冒商品的做法,否则将被列入“恶名市场名单”。职能部门向电商平台施压,也是基于这个基本逻辑。简言之,电商需要为假货负责,但这个“责任”是有限责任。
既然打假是个责任,责任就有大小之分。新民网最近的一份民调显示,面对网购假货泛滥的问题。近六成(57%)的网友认为这是“职能部门不作为”所致。关于假货,京东的刘强东曾称,“一名程序员只需1天就能搞定这件事。你能想象得到花80块钱就能买到一个古驰品牌的手提包吗?”于是问题就有三个:第一,电商如果基于利润第一的逐利选择,故意把“枪口”高抬一厘米,市场监管部门会否作壁上观?第二,既然80块钱的古驰包随处可见,电商固然要反思,职能监督部门就可以毫无作为?第三,这些假货取证容易、执法容易,仅仅因为法不责众,就“放弃治疗”?
以新消费与新实体为核心的新经济,离不开电子商务的支撑与助力。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预测显示,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向15万亿元大关发起冲击。工信部、发改委等权威部门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商交易规模还将保持年均20%的增长。据此预测,到“十三五”末,我国电商交易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水平。不管是坑蒙拐骗、还是知假买假,假货不是存在即合理,总要出拳整治,规则总要恪守正义。在电商打假这回事上,仅靠商家的社会责任,恐怕终究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职能部门不虚与委蛇、市场自净能力得以重构,“买买买”才不至于成为“恨恨恨”的前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亿恩微信:(enecnews) 每天为您推送最新、最热干货!
扫码关注二维码
2024-11-14 19:32
2024-11-14 11:22
2024-11-14 14:22
2024-11-15 11:36
2024-11-15 17:49
2024-11-14 10:53
扫码加入社群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