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从整体销量看,多数卖家认为这次促销没有惊喜,表现居中,有卖家秒杀不理想,直呼不会再参加。
昨天,亚马逊欧美日等站点Prime Day大促正式结束。据外媒估计,这场大促的全球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17%,达到125亿美元。亚马逊称,每分钟有超过10万件商品被买走,消费电子及家居用品最为畅销。
从整体销量看,多数卖家认为这次促销没有惊喜,表现居中,有卖家秒杀不理想,直呼不会再参加,但也不乏佼佼者销售超预期,达到4倍甚至更高的增长。在所有站点中,日本站本次超常发挥,成为卖场黑马。
部分卖家做了复盘,产品折扣叠加活动报名费,单量涨幅约在2-3倍,但一番总结发现却是赔本赚吆喝,同时少数卖家在大促中并未降价甚至小幅提价,得以保全利润。经此一事,卖家在拿捏销量、利润与冲排名的重要性时也许会有另一番考量。
PD大促盘点,日本站成黑马
在六七月份销量低迷的情况下,不少卖家对会员日寄予希望,这场大促也确实给部分人打了一剂强心针。
有卖家首次体验Prime Day就感受到订单劲增,直言爆单的感觉真好,其中一位喜不自胜:“英国的PD很不错,相比平常翻了五六倍,真巴不得天天都是购物节。”参加Prime专享折扣、秒杀等活动的卖家中,较多迎来了2-4倍的订单增长,销售额基数较小的产品,甚至会出现5-10倍的增长,他们对这次大促效果相对满意。
但另一些卖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由于秒杀效果不佳甚至只秒完一半进度,他们对促销活动表现颇为不满:
“PD还没有平时销量好,拴Q了。”
“没报活动的纹丝不动,报上活动的也就那样。”
“老链接还没6月份日常出得多。”
“熬夜熬了个寂寞,国家一级Prime Day陪跑选手。”
“Prime Day LD,明年休想再骗我报名费。”
会员日为期两天,卖家常常将第二天视为重头戏,但今年有些反常,活动第二天的表现似乎逊于前一天,在后半程才变得密集起来。一位卖家就表示,对第二天的秒杀太失望,今年旺季已经不敢备太多货了。
秒杀效果不能一概而论,例如玩具爆了冷门,但3C等类目依然一片火热。相比低价产品,卖家们明显感觉到高价产品在大促中更吃得开,有人观察到,自己手中订单翻3倍的都是50美刀左右的产品,而10美刀上下的则没有什么动静。
这不难理解。活动期间低价产品虽有促销,但价格较平时相差不多,因此消费者不会把购物需求积攒到大促中进行,而售价较高的产品在促销后动辄有几十美金的优惠力度,订单翻倍也更多。
一位员工透露,大促第一天其负责的公司品牌出了一万多单,销售额约150W美金,第二天也有8000多个订单,公司共有几个品牌,另一个卖得比这个品牌更多,引得围观者惊叹连连。
不过他也坦言,这个类目很卷,大牌云集,且对供应链和品控都有要求,小点的公司是做不了的,对于卖得好的产品,其公司常常以一两百万的成本进行备货,较少的一批备货也有几十万。从其提及的更多信息中,卖家们推断说的是智能家居类目。
虽说多数人销量有涨,但算完利润却哭笑不得了。
“Prime Day爆单了!但是不赚钱,两天一共亏损5000多美金,平时卖个1300多刀还能有100美金的利润,大促直接亏钱,如果不是清货回款一定不会再报了!”一位卖家感叹。
也有卖家销售额增长60%,部分参加PD折扣的商品单量加倍,但广告费用增加外加20%的折扣,利润并没有增加多少,相当于赔钱赚吆喝;或是卖家亏本拉排名,结果本亏了也断货了,种种状况频出。
事实上,不少卖家借大促清货,一些亏损在所难免。欧洲站卖家的生意更受挑战,现在欧元汇率连与美元肩并肩也不能够了,欧元对美元汇率已创下20年来最低水平,加之活动折扣,这让许多欧洲站卖家觉得利润微薄,销售额增长已经索然无味。
对于“0元购”这种主动赔本跑大促的操作,人们普遍还是拒绝的。有人直言,美国站毛利太低,没有勇气做秒杀和会员专享折扣,毕竟作为小卖家最关心的就是利润数据,慈善还是要少做点。
因此大多卖家会将活动控制在利润线内,也有一批卖家以“有利可图”为前提,既不付费参加活动也不打折促销,甚至逆势加价20%,他们的态度很明确——“慈善谁爱做谁做,反正我不当大冤种”。在平台产品普遍降价时,没有促销的产品很难出现销量看涨,但许是类目和产品加持,也有部分人实现了销量50%甚至一两倍的增长,皆大欢喜。
从各市场表现看,日本站一鸣惊人成为黑马站点。由于时差及购物习惯的原因,日本站流量比美国站来得更快更早,反馈该站点爆单的卖家较往年明显增加。一位爆单卖家总结自己的战绩:日本站表现最优秀,美国站未来可期,欧洲站则是清货中。
卖家Prime会员日冷暖自知,对于平台而言今年的大促又是丰收的一年。
Prime会员日亚马逊增长放缓
在Prime会员日活动期间,亚马逊在全球卖出了超过3亿件商品,高于2021年的约2.5亿件,Prime会员总共节省了17 亿美元。这使其成为历史上最大的Prime会员日活动。
根据追踪Prime会员日消费情况的Numerator数据,今年购物者似乎更倾向于购买必需品,而不是大快朵颐,Frito-Lay零食包等产品跻身最畅销商品之列。
Numerator数据显示,根据对21306户家庭的Prime会员日购买情况的调查,大约58%的订单是针对20美元以下的商品。
亚马逊在每个Prime会员日之后都会发布“有史以来最大的”声明,但没有提供历史数据作为背景,因此这里还需要一些过去的额外的数据。自2015年以来,亚马逊披露的已售商品总数。
2015 年(24 小时):3440 万件 = 143 万件/小时
2018 年(36 小时):>1 亿件 = 278 万件/小时
2019 年(48 小时):>1.75 亿件 = 365 万件/小时
2021 年(48 小时):>2.5 亿件 = 521 万件/小时
2022 年(48 小时):>3 亿件 = 625 万件/小时
2022年Prime会员日期间,每小时售出的商品数量比2021年增加了约 20%。相比之下,2018年至2019年每小时销售的商品增长了31%。
因此,尽管今年的确是有史以来单位数量最多的一年,但这些数字表明,今年Prime 会员日的增长率比过去要慢。
这与今年的预测基本一致,表明经济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在今年的会员日购物时更加谨慎。
然而,与亚马逊卖家和销售商合作的专家表示,今年出现了一些细微差别:一些知名品牌以大幅折扣的方式参加了Prime会员日活动。包括亚马逊卖家和第三方卖家,涉及服装、补充剂、玩具和其他消费品等领域。
例如,苹果产品的大幅折扣就很明显,Apple Watch 7在Prime Day期间,部分颜色的售价为279美元,而正常价格为399美元。
但总体而言,品牌参与“非常广泛”,但是其他卖家由于成本上本等因素决定不参与,或者并没有做太大的折扣。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的购买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在 Prime会员日期间搜索特定商品的次数比过去更多,他们有针对性的寻找,而不仅仅是浏览交易页面进行冲动购买。这表明人们在今年关注Prime会员日,部分原因只是为了省钱。
因此,在许多卖家减少折扣的情况下,准备购买“便宜货”的消费者发现,亚马逊今年的Prime Day会员日促销活动折扣力度并不大。
除了平台销售额和商家体验,另一项判断会员日效果的指标是消费者反馈。相比卖家感叹赔本赚吆喝不划算,消费市场认为今年的折扣不太给力。
折扣太小,买家不满
由于广告费等各项成本问题,不少卖家认为稳住利润比亏本出单更香,于是参加促销的卖家群体,折扣幅度也有所控制。即便如此,站在卖家角度看,这次会员日显然还是满屏大折扣,坐实了“慈善家”的称号,但消费者并不买账,他们认为亚马逊上的产品促销力度太小。
市场分析认为,今年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卖家在折扣方面非常吝啬,由于成本上升,许多品牌的折扣比2021年还要小,一些促销产品是已经迭代的,还有一些干脆玩起了虚假折扣。
外媒The Verge称,许多人会在亚马逊会员日等活动前人为地抬高价格,以使促销更具吸引力,为了避免踩到类似的坑,消费者可以使用工具查看商品的定价历史记录,它列出了几个这样的产品。
一款日本武士刀的页面显示,其原价为114美元,现有20%(22.8美元)的折扣,买家只花91.2美元就可以买到。但查看其历史定价,该商品自今年5月5日仅售114美元,在此之前它的价格一直是109美元,这就意味着消费者拿到的折扣并不到20%。
另一款产品是装饰用的小石头,该产品页面显示,其在40.99美元的价格基础上提供了高达 51% 的折扣,但查看近三个月的历史价格,其零售价主要在23-25美元之间,也就是说买家只得到了 3-5 美元的折扣。
不过对于卖家来说,只要在平台规则内提供促销就是合理售卖,适当调整价格并无不是。
消费者表示,Prime会员日和其他商店的促销活动很像,有些东西是真正的特价商品,但你真正想要的却不是。尽管用比价工具扫描后,人们发现许多促销其实力度很小,但考虑到去年因为供应限制导致迟迟不发货造成的伤害,他们认为“有库存并在2天内发货”,几乎和折扣一样令人满意。近段时间,快速的海运及充足的备货让卖家们获得了这项优势。
目前,疫情催动之下的电商购物热潮已放缓,这也给亚马逊卖家带来冲击,他们无法预料到结局会怎样,但是Prime 会员日大促中,一些卖家正在亏本甩卖,这种亏损也许会加速自己更快退场。
成本大增,多卖家赔本赚吆喝
上个季度,亚马逊经历了21年来收入增长最慢的一个季度,其股价今年迄今下跌大约30%。过去两年,该公司花费巨资将仓库空间翻了一番,正好赶上消费者需求放缓。但是亚马逊有许多其他赚钱业务,比如亚马逊网络服务,这样可以对冲电商业务的亏损。但是亚马逊平台上的卖家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Insider Intelligence负责零售和电子商务的首席分析师安德鲁·利普斯曼介绍:“根据疫情情况,卖家们实则都是预期增加的受害者。”根据Insider Intelligence数据,从2019年到2020年电商销售额猛增了36%,第二年增长了18%。Lipsman 预测,2022年这一增长率将在多年来首次低于10%。
在消费者需求放缓之际,亚马逊卖家正面临成本的大量增加。一方面,亚马逊在今年屡次提高了费用;另一方面,2020年电商渠道爆发,吸引了世界各地超20万新卖家加入亚马逊,比 2019 年增加了 45%。
这些入局的新卖家为了争夺有限的广告位,推高了广告费;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户,即使成本上升,依旧提供最低的价格。鉴于市场竞争加剧、广告成本上升、投入成本上升以及电商市场疲软,卖家越来越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挤压。
通常卖家会根据之前的销售情况备货,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购物方式,以至于卖家都“失明”了。
疫情引发的线上购物热潮也让运力无法承压,港口拥堵,卡车无法提货。当购买不断增长,运力却彻底跟不上了,很多货物无法及时送到美国,结果货物到了,一些卖家却错过了销售旺季。
随着通货膨胀对美国人的薪水产生更大的影响,消费者需求开始放缓。
一位在亚马逊上销售玩具的卖家介绍,现在我们积压的货太多了,办公室里都堆满了货物。
库存过剩是部分亚马逊卖家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因为有很多货值较高的产品,消费者可能已经没有需求了,所以卖家必须想办法进行清理,清库存就意味着向亚马逊支付更多的费用,如广告费用、红人营销费用和Prime 会员日期间的秒杀费用等。而且清库存本来就没有利润。
有销售婴儿产品的卖家在2020年5月卖光了库存,出于对未来形式看好,该卖家大幅进行补货,但是补货后的产品却滞销了,因多个产品有大量的库存,去年四季度产生了30万美元的额外仓储费。
因为高额仓储费,这位卖家将放在洛杉矶的产品,转移到费用较低的拉斯维加斯,最终公司还额外支付一些转移产品的人工费用。为了尽快清库存,这位婴儿产品卖家参加了今年的 Prime会员日大促,但对公司来说却是亏本生意。
该卖家称,今年增加了不少的成本,参加 Prime会员日大促并没有利润。例如,今年有一半时间都在主推的一款产品,在成本上涨了大约30%的情况下,大促期间产品价格还是从12.99美元降至10.99 美元。2020年这个产品单个可以赚取4美元的毛利润,今年的税前利润只有84美分。
一方面是亚马逊自身的销售放缓,另一方面平台又在提高了费用,这对卖家定然无益。多个业内人士认为,这家电商巨头正在将更多成本转嫁给第三方卖家身上,以抵消通胀。
今年一月份,亚马逊提高了向卖家收取的履行费用;二月份提高了仓储费;四月份平台增加了5%的燃油和通货膨胀附加费。五月开始,该公司引入了一项“老库存附加费”,对在仓库存放了271天至一年的产品增加成本。
亚马逊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燃油费和通胀附加费是暂时的,其他费用的增加只是亚马逊年费调整的一部分。亚马逊表示,它正在推出更多的项目来帮助卖家取得成功,而且亚马逊提供的服务,仍比其他提供两天送达的服务便宜70%。
尽管如此,过去六个月,一些亚马逊卖家仍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疑问。
一位玩具类卖家认为,亚马逊卖家将很难与沃尔玛等实体零售商在更便宜的商品上竞争。今年年初,亚马逊改变了运费的收费方式,轻而大的商品的成本要高出很多。过去运费为3.54美元的玩具桶,现在的成本是原来的两倍,所以他不得不提高价格。原来售价11美元的桶现在要卖18美元,而沃尔玛上的同类产品只卖5 美元。结果,他在这类产品上的销售额下降了80%。玩具水桶只是一个产品,还有很多产品受到影响。
而一场大促下来,亚马逊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Prime会员日活动,很多卖家却感叹:自己只是赔本赚吆喝!
扫码关注二维码
2024-11-14 19:32
2024-11-14 11:22
2024-11-14 14:22
2024-11-15 11:36
2024-11-15 17:49
2024-11-14 10:53
扫码加入社群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