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月底,亚马逊封号潮拉开大幕,并持续了4个月之久,从行业头部到第二梯队的多个跨境电商公司自此深陷泥潭。
至六月份,就有资深业内人士预估,这场整顿所涉及卖家总资金或超千亿。之后亚马逊官方表示,这次封号行动总共关闭约600个中国品牌、3000个账号,但坊间认为实际数据远不止此。
封号潮似一股寒风过境。卖家与亚马逊的沟通请求被拒,这让看惯了“大卖封号几天内复位”的卖家也严肃起来,人们意识到,这些被封账号及品牌恢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账号内资金恐怕也很难拿回了。
近日靴子落地,多位封号潮当事卖家表示,亚马逊已经开始清空被封账户余额,这场维持了一年多的处罚终于接近尾声。
亚马逊封号潮账户开始清零
深圳亚马逊卖家李城告诉亿恩网,上周亚马逊清除了被封账号的余额。“清空之前,我被封的站点加起来还有1000多万余额,现在都没了。”
另一位卖家王明听闻账号开始清零后,询问了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才知道公司有两个封号店铺也被清空了,合计5万美金。
这二人都曾是同行中的佼佼者。封号发生前,李城在某一家居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亚马逊上年销售额约8个亿;王明做了六年亚马逊,公司超九成收入都来自这个平台,2021上半年出单量高达100万。
公司的多个亚马逊账号被封后,他们在该渠道的业绩骤然缩水80%,账户余额被罚没,并留下大量库存亟待清理。
为争取被扣留的账户资金,李城联系了不少卖家,希望抱团取暖。在其沟通的20多个深圳封号卖家里,腰部卖家居多,年销售额共计约200亿,被冻结金额约3亿,其中一位卖家30多个站点被封,被扣资金达2000万。
“这20多个人里,上周有5个人报了自己账上的钱没了,其他人躺平了,没吭声。据我所知,应该是百分之八九十的人账户上的钱都没了,被划走了。账户余额是负数的平台不会清零,有钱的就给你清掉。”在此之前,卖家并没有收到亚马逊的相关通知。
关于被封账户资金的结局,卖家们已有预判。
在封号潮期间,亚马逊更新了一条规则,明确表示平台对所有买家违规评论行为都实行零容忍政策,如果发现卖家试图操控买家评论的行为,亚马逊立即并永久撤销卖家在亚马逊上的销售权限,同时扣留资金等。而操纵评论正是封号潮的一个导火索。
由于冻结资金数额巨大,多位卖家仍几番尝试申诉讨回。申诉不得,李城等20多个卖家决定与亚马逊对簿公堂,但平台协议堵住了常规诉讼的路子,只能走仲裁,而单个被封站点的仲裁费用或达15-25万美金,成本往往超过账户余额,卖家只能舍弃余额较小的账户,在余额较多的店铺搏上一搏。
为减少费用负担,李城等尝试集体仲裁,但截至账号清零前都没有明显起色。
“走仲裁的基本上也没有把钱要回来。有一部分仲裁赢了,像判亚马逊要把钱还给他们一部分,用来付律师费等,但是这些钱最后也到不了卖家手里,因为付出的钱和拿回的钱不成正比,比如打官司前后花了20万,仲裁结果是亚马逊要给他15万,那也没用,还是亏的。”他说,“还有一些官司,仲裁没走完就不打了,费用太高,很多人中途就放弃了。”
至此,多位被封号卖家账户沉寂。部分人拿回了一两个账号,但其余仍被封的账号中,有不少近日已被划走余额。
平台动手清空封号账户,头部卖家将面临更为巨大的损失。
8月底,泽宝母公司星徽股份向投资者表示,亚马逊被封店铺暂无实质进展。截至去年6月中旬,泽宝相关店铺冻结资金折合人民币约6000万元;至7月,有棵树冻结资金约1.3亿元。现金流骤然拉紧,公司正常经营已然被打乱。
卖家调整跨境出海船头
大量账号被封对当事卖家的冲击是毁灭性的,减员、收缩规模甚至停业等连锁反应可能接踵而至。封号事件敲醒了寄生于第三方平台的卖家们,他们调整出海船头,开始发力多渠道销售;中招卖家尤其谨慎,不愿再押宝于单一平台。
有棵树实行多平台发展的经营策略,深耕亚马逊、eBay等主流第三方平台的同时,也发力Shopee、Lazada等新兴平台;泽宝加快推进线上多平台经营,持续加大在eBay、Walmart等电商平台的资源投入,并着力打造公司自营平台。
但在跨境电商领域,亚马逊的渠道分量不容忽视,即使栽了一个大跟头,卖家们也很难完全割舍,只能尽量不依附于平台。
之前,李城公司十分依赖在亚马逊销售,不过目前在这一渠道已经做得很少。之后公司会控制在亚马逊的业务量,关注利润,仅将其作为业务的一部分而不是主力军。
“能做就做,这样账号死了也没事,不会重伤。我们也不会放货在FBA,不做活动,就这样。”他开始关注其他渠道,例如沃尔玛流量增长迅速,是一个种子选手。为避免类似的事件,公司尽量平均在不同渠道的业务,把产品做出特色,销售上既借力第三方平台,也筹划独立站,今年还布局了国内市场。
从类目大卖到如今主动限制在亚马逊上的营生,李城坐了一趟过山车。他认为,在这场封号事件中,亚马逊的处罚力度太高,对事情的处理超出了底线。
“亚马逊可以关店,即使你做得很大,也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有卖家感叹。这也给以其为主要渠道的卖家敲响了警钟:过度依赖平台十分危险,要合理控制渠道占比。
李城体会到的另一点是,卖家想依靠亚马逊做好一个品牌是行不通的。业内有观点将亚马逊上的一些第三方品牌称为“亚马逊嫁接品牌”,因为其品牌效应是严重局限于亚马逊上的,一旦亚马逊将其从平台上剥离,品牌将失去主要流量供给,泯然众人矣。而品牌与渠道捆绑越深,就越可能成为这种嫁接品牌。
就卖家群体的处境而言,王明认为,控制渠道占比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亚马逊上借渠道的流量和身段发展是一个伪命题,只有真正拥有自己的客户才是正解。
他已经调整了公司大方向,转型做垂直类目品牌,全域营销。“亚马逊上的业务不太多了,卖家业务不靠谱,宁愿不做生意都不再做普通卖家。”
在多渠道策略普及的背景下,任何潜力股平台都是卖家不愿错过的,沃尔玛热度渐高及拼多多跨境平台Temu受到狂热追捧就是例子。
据Marketplace Pulse了解,沃尔玛几乎完全取消了入驻审批流程,现在卖家只需要填写公司名称和联系方式即可在平台上线,关于收入、其他市场等问题一去不复返。
现在每周有近千名新卖家加入沃尔玛市场,这个数字比以往高出4倍,几乎与亚马逊美国市场的新增卖家速度持平。最新数据显示,仅一年时间,沃尔玛中国新卖家的数量(51%)已超过了美国卖家(46%)。
除实行渠道多样化之外,当事人还需解决积压库存问题。直到当下旺季将至,不少卖家仍在努力消化去年遗留的存货,只有先吞下这口夹生饭,才能重回正常的经营步调。
清库存成跨境人今年的主旋律?
跨境电商从业者张小同介绍,去年他们公司被封了一个大账号,有很多的筋膜枪产品和其他产品待清理,从今年年初他进公司开始,公司发工资就没有一次是准时的。
“我们的工资日是每个月25号。在深圳已算是比较晚的。每次到发工资的日子,公司就会以资金紧张为由进行拖延。其中,3月份工资5月11号才到账;7月份的工资公司说要9月25号发放。我申请付6月份工资,被老板秒拒,并且回复说为了备货迎战旺季,接下来必须两个月发放一次工资,没有例外。”张小同说。
公司屡次拖欠工资让张小同很是费解,其显得有些无奈:“从打工人的角度,公司应当具备抗风险能力,而不是通过拖欠员工的工资来避免。”
分析情况,目前张小同所在的公司只有一款产品赚钱,其他季节性产品由于备货较多,销售情况不理想,也压了不少的库存,而这些清库存的产品都是赔钱的,到9月份公司大约还有3W库存等待清理。
清库存似乎成了亚马逊账号被封,公司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李城的公司被封号之后也在清库存,他直言今年整体生意不好,库存都还没清完,现在还在清理去年剩的一些存货。预计今年年底应该能清完,明年才能好好做事情。
被封账号之后,很多公司情况大抵如此,具体的表现为销售额骤然减少,亏本清库存,一些公司还因此陷入资金周转的漩涡之中,最终难以为继,落得倒闭的下场。而这些公司的员工,基本都如张小同一样,被公司拖欠工资,有从业者失去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才找到下一份工作。
跨境卖家清库存周期拖得越长,对公司发展越为不利。而在清库存的时候,卖家们还遇到了巨头拦路。
今年沃尔玛、美西百货等平台都在大力清库存。今年一季度这些平台的库存水平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梅西百货的库存周转率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库存同比增长17%;沃尔玛的库存水平也较2021年同期上涨了33%,超出自身预期;塔吉特的库存水平同比增长更是超过了40%。
为了解决库存危机,沃尔玛、梅西百货、塔吉特等在第二季度对很多产品进行低价清货。包括庭院用品、烧烤用品、夏季用品、户外家具、电子产品等在内的多个类目产品都在清货。
沃尔玛相关负责人曾称,可能需要几个季度才能使其库存达到合理水平。外媒的一份报告介绍了沃尔玛库存过剩问题:无数的货品堆积在仓库中,导致员工无法正常行走,高耸的箱子挡住了通往母婴室和浴室等地方的通道,停在户外的拖车上也塞满了货品。
今年二季度,塔吉特营收260.37亿美元,净利润仅1.83亿美元,同比暴跌89.9%。利润暴跌也是受到商品大幅降价销售、积极清理库存的影响。
美国零售商出现的“库存”危机,主要是受通胀持续、消费需求下降、早前大量补货及供应链问题等因素影响。
美国的零售商都在低价内卷,线下实体零售尚且如此,跨境卖家的情况可想而知。在与这些巨头在清货之战的较量中,很多卖家清库存成效并不理想。
业内人士称,今年跨境人的主旋律是清库存。美国商超、跨境卖家库存太多,而通胀之下,美国人偏向更理性消费,消费降级遇到库存堆积,低价内卷必然会愈演愈烈。
今年,很多跨境卖家的预期销量与实际销售并不成正比,同类产品太多的低价清货致使正常售价的产品碰壁,这些产品流量被瓜分,降价没利润,不降价没订单。产品都会有一定的周期,或许,这些产品最终的命运也是低价被清掉。
在这样的现状之下,很多跨境卖家谨慎、保守备货,更多地采用小批量、多次发货模式,加上一些卖家无须备货,今年以来,跨境卖家的出货量也在减少,受此影响,今年美向海运价格大幅下降,近期尤为明显。
发货量锐减,海运价格大跳水
今年,欧美地区从中国的进口货量大减。
数据显示,5月至8月份美线海运的出货量明显减少,从中国到美西和美东主要港口的的远洋预订量远低于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Container Trades的最新数据显示,与2021年前六个月相比,欧洲上半年从中国的进口量为384万标准箱,下降了近5%。第三季度的数据只会更差。
通胀之下,欧洲消费者需求减少,货主积压了越来越多的库存,整个欧洲大陆的仓库基本都已经满了,托运人正在进一步推迟或取消进口订单。
欧美方向出货量锐减,海运价格随之一跌再跌。
Freightos统计的最新海运运费显示,中国至美国西海岸的运费下降了6%,降至5759美元。中国至美国东海岸的运费下降了3%,降至9184美元。
德鲁里最新一期的全球航运市场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世界集装箱运价指数上周已经连续第28周的下跌。上海至洛杉矶港运费上周暴跌9%,每个大柜运费下跌565美元!上海至纽约港运费上周下跌3%,每个大柜运费下跌265美元!此前价格坚挺的美东,如今价格也开始大降。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和几个月前不同,目前航运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预订,每周都会做出运费调整。
欧洲方面,消费需求放缓,货物抵达欧洲港口时,很快就填满了所有可用的仓库,必然会引发运价下跌,接下来欧洲海运价格将进一步下滑。
欧美主要航向需求低迷,运力过剩影响了航企利润。近日,汇丰银行预计集装箱班轮创纪录的收入将急剧下降,由于运力过剩和需求下滑,2023-2024年集装箱班轮企业盈利将下降 80%。预计市场盈利水平将在2024年触底。
海运价格的大幅下滑,跨境人也深有感受。一位卖家介绍,听一个合作的物流商说,去年同期他们公司去美国方向的一周有10-15条柜,今年3-5条柜都吃力,最近把欧洲部门都直接砍掉了!
另一卖家称,某渠道的美西合约价已经3字头,这样下去即使价格再降,恐怕市场也没有这么多货。
一位货代直言,最近海运价格跌到谷底,美西方向马上要3字开头了,这样就没得赚了,再跌下去船就不会开那么多了。
谈及海运下滑的原因,资深物流从业者纷纷叹息:“没办法,市场上没货,需求少了,同行几乎都在降价内卷。!”
而更为魔幻的是,运价还能为负。一位从业者介绍,前两天听说一个柜50美金的时候就已经很诧异了,现在东南亚海运已经出现负运费,即你发柜子,还倒过来给你钱。
海运市场曾经很是疯狂,疫情之下,运费一涨再涨,市场上更是一柜难求,多个跨境人试图转行进入物流行业。如今欧美需求下滑,海运市场疯癫之后,一地鸡毛,最终还是整个行业受损!
8月29日的发布会上,贸促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据企业反映,一些热门航线运价已经有所下降,集装箱海运市场不再“一箱难求”。而当下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物流慢、成本高、订单少。
被封账号资金清零,在售账号订单减少,清库存成了主旋律……今年的市场行情让很多亚马逊卖家感觉寒气逼人!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扫码关注二维码
2025-01-15 13:39
2025-01-12 12:07
2025-01-14 19:04
2025-01-16 09:16
2025-01-16 09:27
2025-01-10 17:30
扫码加入社群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