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卖家单量差到离谱
年后复工,卖家圈里一片愁云惨雾。流量变少,单量像坐了失控的滑梯,一路狂跌,甚至有卖家直言货物不要了,准备弃店跑路。
单量抱“0”,卖家吐槽开年订单荒
“最近是真没单,我差点以为亚马逊要倒闭了,”一卖家半开玩笑地说,他在大年初二查看了自己的店铺,发现广告是在跑的,链接是正常的,但订单数量却意外地挂零了。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许多卖家都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一卖家在社交平台发出“最近亚马逊销量还好吗?”的询问,得到的反馈普遍是近一周的单量延续年前不佳表现,甚至更糟。有卖家表示已经连续半个多月没有订单,而另一位卖家则提到,自年前28号开始,订单已经连续两周为零。
“经常半夜醒来查看订单,然后硬生生把自己干失眠了。”一位卖家如是说。“本以为1月是淡季,没想到2月更糟。”另一位卖家补充道。还有卖家提到,美国站点的订单量暴跌70%,而加拿大站点则直接挂零。
开年销量便暴跌如斯,卖家们叫苦不迭。一位卖家无奈吐槽:“这销量下滑得太夸张了,短短几天,每日订单量锐减至个位数,真让人摸不着头脑,难道老外都不买东西了?” 眼下,不少卖家都在焦虑地寻求单量破局之法。
怎么办?凉拌!就卖家的反馈,单量下滑的问题自年前就开始显现,即便卖家增加广告预算也无以为继。有卖家哭诉,最近7天的Acos从25飙到50,不理解,“之前的广告跑得好好的,现在加竞价、提高位置竞价就是不出单。”
卖家的排名也是咔咔往下掉。自上个月28号开始,卖家小林的排名便从小类目Top20向下暴跌,持续跌至现在,已经是30名了,对此她也很无助。
就单量持续大跌而言,个别卖家归因于受到此前退货等级下降所致。也有卖家表示是收到差评后,单量断崖式减少,只得低价清货,但收效甚微。
消费者对亚马逊产品价格的不满也是原因之一。一些海外消费者在评论中提到,“我喜欢在Target购物,因为有折扣和优惠券,总体上比亚马逊更省钱。”随着线上价格和实体店越来越接近,且实体店退货相对更方便,消费者更倾向于线下购物。
此外,受制于去年圣诞等大促期间的大肆花费、消费者的家庭预算收紧等因素,他们的支出也在放缓。一海外红人透露,海外消费者都在等着国家退税,因此单量下滑的现象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也有卖家认为是特朗普政策也影响到了平台的销量,一位卖家表示:“特朗普上台前,每天接近1000美金的销售额,上台后,直接下滑到100美金。”相关经济政策变动频繁,一会实行,一会取消,搅乱了卖家的节奏。
单从数据来看,近期的销量对比一月份的数据更显悲观,“本来以为1月份是销量的最低谷,没想到开年才是重头戏,销量喜提0单不说,各种退货差评也是接踵而至,2025年的亚马逊更难做了。”
亏得干不下去,卖家想要弃店
此前有行业的调研数据显示,有42%的卖家预计2024年的营收相比2023年有所上涨,18%的卖家预计营收与2023年持平,而40%的卖家表示营收可能有所下滑。
尽管部分卖家在亚马逊平台上保持业绩增长,但整体而言,多数亚马逊卖家的单量和营收情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还有部分卖家面临营收下滑的挑战。
深感目前亚马逊现状的部分卖家已经产生了退出的想法。
“亚马逊想弃店,亏得干不下去了,”卖家@桃子无奈道。据桃子反馈,自己做了亚马逊家居类目许久,亏了几十个W。退货亏损和发货滞销是压垮桃子的重要因素,如今想要退场,但店铺没流量,货物降价也清不掉。而这期间,包括仓储费等在内的费用还在扣钱。
对此,有卖家表示感同身受,“我亏了几十万,把原来的货物打骨折清仓了,摸索了三个月算是清了8成。”也有卖家表示,“自己的美国站也是不打算要了,长期仓储费太高,一直扣钱,但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其他站点。”
就卖家的反馈来看,有同样想法的卖家并不在少数,不少卖家甚至在年前就已经计划弃店,甚至主动关店,而他们弃店的原因也多为一致,货物清不掉,长期仓储费居于高位,又一直扣款。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想要弃店的卖家,需要注意账户邮箱、收款信息和你自己的其他店铺是没有重复的,否则其他账户进来的资金也会被冻结。”
smartscout数据显示,截止至1月23日,已有超过1000个亚马逊卖家选择关闭店铺,这其中不乏年销百万美金的多个账户,涉及湖南、浙江等多个地区的卖家。
虽然并未列出详细的退出原因,但从个别卖家的数据来看,产品的差评和退货率多居于高位。这其中也有数据较好的卖家选择退出,不知道是不是受到竞对平台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还有,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去年12月消费信贷环比增加408.5亿美元,预期增加123.5亿美元。具体来看,信用卡及其他循环信贷在12月增长229亿美元,远超前一个月的下降幅度。
虽然美联储官员预计今年的利率下调步伐将较为缓和,但高昂的借贷成本已令更多美国消费者陷入“债务滚动”困境。外媒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仅支付信用卡的最低还款额,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美国消费者的债务负担持续加重,很可能会影响到消费支出和整体经济增长,而卖家的单量很大可能也会受此影响。不过,2025年刚刚开头,低开高走的案例也不少,相信卖家不久也能迎来新的单量高峰。
扫码关注二维码
2025-02-03 09:39
2025-02-07 10:23
2025-02-06 21:17
2025-02-07 11:21
2025-02-05 14:01
2025-02-06 11:27
扫码加入社群
扫一扫
关注亿恩公众号